市政道路工程的海绵化设计应用
本站 2020/2/17 11:54:4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对经济社会建设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越来越重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海绵城市概念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并基于此展开了各项城市建设工程, 我国许多地区也开始将海绵化设计融入各个工程的建设中。建设海绵城市的基本原则就是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及顺应自然, 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上。基于此, 笔者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 对海绵化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展开简单分析。
1 相关概念及设计原理
1.1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主要是指, 一种对经济社会发展低影响的开发体系, 在工程建设中运用源头控制或分散的方式有效管理当地的水文情况。在管理过程中, 其核心思想就是在保持当地水文特征不变的情况下, 对水流径流量及峰值流量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同时, 从水循环的角度, 将地表水、地下水有效存储起来, 使部分径流量不再向外排出;并且可以采取、 调节等方式, 延缓水流的快速排出。
换言之, 海绵城市对经济社会而言, 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城市雨水的调蓄功能, 将整个城市变为一块 “海绵” , 既能够在暴雨时期吸收大量的雨水, 防止发生洪涝灾害;又能够在旱季、 少雨的季节放出大量的水, 供城市的建设及发展使用。这也可以说明, 海绵城市对自然灾害的冲击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且使城市具有良好的弹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 在实现各项调蓄水功能的同时, 也能够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 有利于城市水循环, 是我国城市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
1.2 海绵城市的设计原理
海绵城市的设计原理如下。在城市各项工程的建设方案设计中, 应充分考虑雨水方面的影响, 优先设计截留雨水的施工设计方案, 并利用自然调节功能, 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同时, 从源头出发, 对雨水的走向进行全面控制 [1]。通常情况下, 在将海绵城市理论运用到城市建设中时, 应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渗、 蓄、 滞、 净、 排以及用。并且充分利用各 种现代技术, 完成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建设, 实现城市用水、处理水的良性循环, 维持及提升海绵城市的作用及功能。
现阶段,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得以应用。其主要应使道路工程具有以下几种功能:渗透、 调节、 储蓄、 传输、 截污和净化等。为了实现以上功能,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 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 对当地雨水资源进行统一控制, 并对径流污染的情况进行管理, 有效控制径流峰值。
1.3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过去的市政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 主要考虑的内容是在暴雨时期路面的排水能力, 将道路上的雨水通过横坡流入道路两边的雨水口。在这样的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 并没有考虑到雨水的截留、 储蓄及渗透等方面的情况, 造成了大量雨水资源的浪费。实际上, 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项目, 也是综合性较强的工程项目, 设计人员应在设计工程建设方案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排水工程、 绿化工程等方面的内容[2]。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融入海绵化的设计理念, 主要采取以下设计方案。先将道路横坡的雨水排到绿化带中, 再利用绿化带的生态植物将雨水渗透、 滞流及净化, 并将多余的雨水排到水管内, 最后排出道路区域外。
2 实际案例应用
2.1 项目概况
某市政道路工程为 A 市的主干道路, 道路全长为6km, 道路上的车速控制在 58km/h。在该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中, 决定采用海绵化设计理论, 建设海绵城市生态排水系统。在设计相关施工方案时, 设计人员结合施工场地的实际地质情况, 将海绵化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实际施工方案有效结合起来。
2.2 设计关键点
2.2.1 道路工程。
在该市政道路工程中, 道路的横截面采用四幅路断面的设计方式,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人行道的宽度设计为 4m, 人非分隔带的宽度设计为 2m,非机动车道的设计宽度为 6.5m, 机非分隔带的设计宽度为 3m, 机动车道的设计宽度为 11.5m, 整个道路的横截面宽度为60m, 如图1所示。
在该工程的施工区域内, 车行道横坡度控制在 2%,人行道横坡度控制在 2%的反向坡 [3]。在将海绵化设计理论应用于该道路工程的过程中, 主要是在不改变机动车道、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横坡坡向与坡度的情况下, 将相关理念进行融入。基于此, 相关人员制订了以下的设计方案。①在机非隔离带的位置, 挖一条生态植草沟, 并在沟内安置溢流井, 在井口之间安置孔立石, 再在开孔立石的位置安装消能池, 杜绝水土流失问题。②在人行道上挖宽 2m的植草沟, 使人行道上的雨水能够流入沟内, 其他部分渗入土壤及渗管中。③在不改变原来行车道路面结构的情况下, 将人行道的路面结构设计为透水结构。
2.2.2 排水工程。
在设计排水工程的过程中, 想要有效地融入海绵化设计的相关理论, 应重视雨水期的影响。根据勘探人员报告上的相关信息, 取暴雨重现期为2a, 净流系数为0.6, 地面积水时间为10min, 并得知在该工程中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有些偏高, 原本土壤具有的渗透性较低。基于此, 在该排水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相关人员决定使用渗透管完成植草沟、 盲沟等部位的施工, 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作业, 以满足施工方案中的相关要求 [4]。同时, 在中心绿化带的位置, 设置盲沟渗管方案, 在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的机非分隔带, 设置 3m宽的植草沟, 并在道路下方设置DN150渗水管。
2.2.3 绿化工程。
由图 1可知此次工程项目中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在人行道两侧种植两排乔木, 人行道的宽为 4m;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人非隔离带为 2m, 种植一排香樟树;非机动车道的宽为 6.5m;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机非分隔带设置为 3m, 种植白玉兰、 花桃两种植物, 植物前后距离均控制在 4m;两侧机动车道之间的中央分隔带设置为 6m, 种植两排乔木。此外, 在绿化带的其他区域, 均用马尼拉草皮进行覆盖。
3 结论
市政道路工程是一项综合了道路工程、 排水工程、 绿化工程的综合型工程项目。因此, 在将海绵化设计应用于市政道路工程的过程中, 应分别从不同的设计层面入手。海绵化设计的主要核心是建立一个完善的排水体系,因此, 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必须结合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 将海绵化设计理论的相关内容有效应用于市政道路的建设中。此外, 在应用过程中, 还应充分考虑雨水对设计方案造成的一些影响, 包括储存、 截留、 渗透等, 应加强道路应对暴雨环境的排水能力, 保障道路使用性能。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