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重庆潼南区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为治河提供大数据、立体式、全方位决策参考

本站     2024/8/16 15:13:46    

水利有“数”,治水有“智”。去年以来,潼南区水利局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数字重庆建设工作部署,紧紧围绕“1361”整体构架,依托现代化数字网络技术,高标准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水利工作深度融合,创新数字技术在防汛抗旱、河湖管护、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生态环境改善等领域的运用,推动潼南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潼南区水利局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以数字之力兴水利之能——数字赋能 治水更“智慧”

以“智”治水 治理更高效

“各级河长巡河发现问题后,可将问题上传至智慧河长系统,我们会及时下派给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处理,整个问题的处置办结,都可以在系统操作。”潼南区河长办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系统,可清晰看到每条河流的巡河情况、存在问题、一河一策实施情况等,根据应用权限,各级河长都能及时处置河流相关问题,治水效率更高效。

智慧河长系统是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智能AI分析、水质污染溯源等技术手段,打造集物联网感知和智能化平台为一体的智慧系统,实现河流管治“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为全区551名河长管河治河提供大数据、立体式、全方位决策参考。

“为提升系统智能性,我们利用海量数据,结合物联网、无人机、视频AI识别,光谱反映等技术,对水质超标、污染物违规排放,河道漂浮物等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自动报警,为水质预测、污染溯源、科学决策等提供智能支撑。”智慧河长系统的技术人员介绍说,智慧河长系统不仅是各级河长的工作台,更是当地河库管理的大管家,上至河道信息、巡河问题及处理进度,一河一策、交接断面、污染源信息,下到河长巡河路径、联系方式,所有与河库有关的信息一应俱全,实时更新。一张图的管理模式也将全区河库情况梳理得清清楚楚。智慧河长系统的使用,使治水有了“智慧大脑”。

潼南区水利局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以数字之力兴水利之能——数字赋能 治水更“智慧”

系统上“云” 防汛更智慧

7月13日至7月14日,受暴雨和上游强降雨影响,琼江潼南段迎来今年第一次洪峰过境,潼南区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部分镇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区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综合平台的建成,如今防汛工作有了数字化手段加持,汛前检查、汛中应急、汛后分析等逐渐步入智能化、精细化时代,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铺开一张流域地图,是防汛一线常见的场景。如今,数字化技术让河流跃然网上,模拟洪水成为可能。潼南区水利局依托大数据、数据模型、AI算法等手段打造水旱灾害防御综合平台,智慧防汛水平显著提升,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通过构建跨区域水旱灾害防御联防联控机制,三维融合、降雨预报网格化与遥测遥感等技术,可为水旱灾害防御配上“火眼金睛”。该平台可动态提取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雨水情、水文监测站点数据1357万条,动态监测全区的136条河流、75座水库、16个防洪薄弱点、143个山洪危险区。组合优化水利模型,结合历史洪调数据,可提前3至7小时预测洪水过境时间和淹没范围,生成可视化“水旱灾害防御作战图”,为群众争取最大的撤离时间,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潼南区水利局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以数字之力兴水利之能——数字赋能 治水更“智慧”

数据“跑路” 水库更聪明

潼南区紧跟智慧水利建设脚步,推行水库数字化建设,全方位提高水库防汛和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应对突发险情能力,为水库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推进水利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

以青云水库为例,通过搭建病库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了对水库雨水情和大坝安全监测的远程管理,有效提升了水库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该平台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了监测信息的自动采集、计算、存储、显示、传输、分析和预警共享,确保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和高效处理。

同时,运用无人机、云端系统等识别漂浮物、违规人员、违规建筑,并实施悬停喊话、警报驱赶,做到无人化、智能化管理,大幅度降低了运行管理成本,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病库智慧监管平台对水库水位、雨量、生态下泄流量进行远程监测和监管,确保水库洪涝灾害的预防和下游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全面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为潼南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力驱动。

潼南区水利局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以数字之力兴水利之能——数字赋能 治水更“智慧”

通讯员 郑忠巧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