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手机内页大图
公司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集团新闻基层动态专题报道“三抓三促”行动
筑起甘肃建投新能源产业的丰碑
时间: 2016年11月15日 03时 | 来源: | 作者: | 浏览:0
  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新能源装备制造园,占地一千多亩的甘肃建投新能源公司产业基地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成为该园区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入驻企业……在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腾格里沙漠边缘,一座城堡式的建筑在不经意间拔地而起,成为甘肃建投防沙治沙,向沙漠挺进的坚实“堡垒”……

  新能源产业,是甘肃建投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在这一产业框架下,甘肃建投与国家战略相融合,以工程与生物治沙的新模式,挺进沙漠治理主战场。作为一个新的领域,甘肃建投从产业战略定位、基地选址、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服务保障等多方面进行了科学、系统及长远发展规划。最终选择在丝绸之路黄金段沿线城市,沙漠化较为严重的武威作为落脚点,以腾格里沙漠作为试验区域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建设工作。从2014年4月15日甘肃建投新能源公司园区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园区办公大楼、1#风电装备车间、2#治沙装备车间、职工公租房、专家公寓楼、职工活动中心、治沙基地综合楼等建设任务,为甘肃建投顺利、有序、快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奠定了基础,筑起一座座丰碑。

园区办公大楼

园区道路

  (一)2014年,在刚刚结束甘肃建投彭家坪工业园区建设任务的张忠强再次接到去武威进行基建工作的任务通知,怀着对妻子的不舍和刚满两岁女儿的愧疚,踏上了去武威的征程。当时一同前来的工程管理人员有8人,他们所面对的是一千多亩地的荒滩、前期各项手续办理、紧张的工期及困难重重的施工作业……

  干过工程的人都知道前期手续的办理、报批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由于不熟悉当地政府部门及政策条件,往往一项手续不合适就得跑好多趟。好在张忠强他们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之前甘肃建投已经与武威市政府在保障房、房地产开发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深得政府的信赖和认可,虽然人不熟,但在办理各项手续时,一说是甘肃建投的,办事人员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甘肃建投“实力强、作风硬,工程干的好……”,无形中加快了手续的办理速度,促进了与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对接。

  2014年4月,甘肃建投新能源装备园区正式破土动工。由于地处戈壁荒滩,水、电成为施工的第一难题,工程管理部人员一边协调解决,一边利用发电机、水罐车临时代替作业,在短短两个月完成场地测量及土地平整工作,完成土方量50万方。8月,建筑面积10184平米的办公大楼、10179平米的风电车间、5912平米的配套件库同时开始施工,甘肃建投麾下二建、九建、一安、路桥公司进场作业,同年10月,一期500套,8栋,近30000平米的公租房及1500米长的园区室外综合管沟开始施工,在这片荒滩上掀起了热火朝天的施工热潮。在这年的冬天,为保证工程质量,其它工程进入冬施后相继停工,室外管沟工程克服戈壁严寒,继续施工,为来年复工后的其它基础工作争取时间。

2#治沙装备车间

2#治沙装备车间内部

  (二)随着治沙工作的迅速推进,对基地建设的进度要求也越来越高,2015年冬季复工后,新能源公司班子成员每天都盯在现场,集团总公司分管领导也每月都抽时间到现场进行督导。为了跟上机械治沙设备的生产,2015年7月,建筑面积46468平米的2#治沙装备车间开始修建,这也是武威地区最大的生产加工车间。作为甘肃建投安装领域的排头兵,一安公司选派精兵强将负责施工。

  2015年9月,园区办公楼建设完成,并在国庆节后正式投入使用,经历了近两年租房“漂泊”的新能源公司员工搬进了气派、现代、功能完善的新办公大楼。在这座6层的大楼里,有容纳两百多人的会议室,各类规格大小的小型会议室、办公室、接待室、休息室、展览室以及放映厅、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等,从办公、会议、商务谈判到接待、就餐,各类功能一应俱全。随着办公大楼的建成,也真正标志着甘肃建投新能源公司扎根在了武威这片土地上。

  这一年,随着新能源公司武威凉州区腾格里沙漠两千亩试验沙丘的治理完成,意想不到的治理效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后续的十万亩沙漠试验基地也得到了批复,这也意味着甘肃建投新能源公司在治沙方面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荒芜人烟的沙漠进行治沙试验,吃住、办公面临巨大问题,之前远在沙漠作业的工作人员都是租用附近村落老百姓的废弃农家院进行居住,条件十分艰苦。8月,在拿到设计图纸后,沙漠基地综合楼的建设迅速展开。

  作为老牌建筑施工单位,搞建筑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但在沙漠里搞建筑却不是一件简单的。除了没水、没电、远离城区外,沙漠里夏天最热可达40多度,地面温度更是高达50多度。遇到风沙天气时,七八级的大风夹杂着沙子将脸打的生疼,施工现场地面更是堆积着厚厚一层沙子,严重影响施工作业。条件虽然艰苦,但基地大楼的建设工期不能耽误。没电用发电机、没水从附近拉,所有施工材料都从远在几十里外的城区运,为了保证在冬季到来前主体封顶,施工高峰时一次进场200多人同时作业。经过近一年的建设,2016年8月底,这座建筑面积7500多平米的大楼完成全部施工及内部装修工作,并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城堡形的建筑仅有两层,其设计充分考虑沙漠环境及气候因素,与沙漠景观完美融合,实用的同时,不失建筑美。建成后的沙漠基地综合楼主要用于科研、试验、办公等用途,同时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吃住等生活需求。作为环境改善和保护的试验基地,该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充分体现绿色低碳环保。

  2016年8月19日,荒漠化防治国际培训实习基地在甘肃建投工程与生物治沙试验基地挂牌,来自缅甸、约旦、越南、阿富汗、巴拿马、马拉维、加纳、南非、墨西哥等11个国家的37名学员在这座大楼里进行培训实习。这里已成为世界防沙治沙的一个焦点。

治沙基地综合楼(航拍)

治沙基地综合楼内院

  (三)工程与生物治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甘肃建投走出了一条治沙的新路径。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关乎人类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伟大事业,大力支持和鼓励甘肃建投努力前行,加快步伐。治沙作为世界性难题,其关键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从防沙、治沙到用沙是一个系统性的研究课题。为了保证科研队伍的建设及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相应的硬件保障体系必须到位。2016年5月,甘肃建投新能源公司园区专家公寓楼正式开始建设,由于年底就要投入使用,甘肃建投选派了施工实力卓越的七建集团进行施工。从5月8日开工到10月15日竣工交付使用,七建集团再次展示了一流企业的实力和效率。专家公寓楼造型美观,设计新颖,楼体共三层,建筑面积15445平方米,152套房,其功能主要用于科研培训、会议及高层次专家人才入住办公。

  目前,除专家公寓楼外,一期公租房已入住使用。随着新能源公司的不断扩大发展,公司人数将会越来越多,为满足今后发展,2016年8月,二期26547平米、10栋、600套公租房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17年10月完工,届时,将进一步满足和改善职工居住条件。新能源园区远离城市,为使职工在工作之余生活更为丰富,新能源公司还规划建设了体育活动中心,购置了羽毛球、台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健身器材,最大限度满足职工业余活动需求。

公租房

专家公寓楼

  从三年前的戈壁荒滩、茫茫沙漠,到如今的现代化办公、生产、生活、试验基地,甘肃建投的建设者们不负厚望,成果丰硕。随着武威新能源基地的不断建设完善,目前新能源公司已从当初的十多人,扩展到现在的200多人,治沙、风电等设备的研发生产顺利进行,各类试验、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现任新能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的张忠强在回忆这三年的建设过程时说:“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能有机会和平台参与到甘肃建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很荣幸。”

  作为最早进入沙漠进行试验作业的戴敏目前担任治沙中心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感慨的说:“集团总公司各级领导对治沙事业非常重视,从三年前大家挤在农家小院里搞研究,到现在的现代化综合大楼,变化很快,也很大。我们对甘肃建投治沙事业充满信心,希望能尽所能做出更多贡献。” (记者:杨沛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