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手机内页大图
公司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集团新闻基层动态专题报道
装备制造业的甘肃建投路径
时间: 2015年12月28日 12时 | 来源: | 作者: | 浏览:0

      长期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一直被认为是“世界加工厂”。随着中国自然能源消耗、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逆转,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中国制造企业“成长的烦恼”逐渐多了起来。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等制约因素加大的背景下,依靠资源等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行不通了。

      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事关存亡,不少发达省份的制造企业纷纷重新洗牌,面临重新定位、找寻发展空间的命运……

      而此时,在遥远的西北省份甘肃,一家60年历史的“老国企”,以黑马之姿“临门一脚”,凭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制造工程机械领域“航空母舰”盾构机的耀眼成绩,迅速形成了国内“盾构机”制造版图南、北、西北三方鼎立的新格局。这家企业的“破茧”成长,受到了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等数十家顶尖权威媒体的集中关注。  

      自此,甘肃建投装备制造的名字,以及其闯出甘肃工程机械的特色之路的故事,书写了一段“追求卓越,我是坐标”的文化价值观“传奇”。

      重装起航   助推“智造”升级

      甘肃建投装备是由甘肃建投麾下的两家建筑机械制造公司整合而成,从参与市场竞争时间而言,甘肃建投装备并不是一颗新星。然而,整合后的新公司在新生产车间投入使用仅1年的时间,其年产值已经是两家企业年产值的数倍。这家企业整合资源、技术创新、市场占有率都有了质变升级。

      装备制造企业必须能够兼收并蓄,装满传统装备制造优势与新产品体系研发打造两支盘子。无论是创新产品的标准体系制定,还是老产品商业运行模式转型,都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整合后的甘肃建投装备,以“追求卓越,我是坐标”为文化价值观,首先将技术创新定位成发展企业、开辟市场的核心力量。同时,为原企业混凝土机械、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主要产品的业务,精准定位产品目标用户和潜在用户,制定更加系统化的发展轨迹。针对甘肃省以及西北片区的特点,首先,将其业务集中在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传统优势比较突出的起重、工程等几个领域。

      截至目前,该企业重机械现有系列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2类几十种产品,是全国第五个拥有超大型塔式起重机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六;PT63平头塔式起重机通过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产品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QTZ400塔式起重机经国内外科技查新,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另有1项发明专利已申报,正在审查。工程机械现有挖掘机、旋挖钻机、装载机、混凝土机械4类,GJR400为国内第二、西北首台大扭矩旋挖钻,JT470液压挖掘机为国内领先技术。在“保市场”的第一战中,企业有效回避了省内市场巨头激烈竞争的“风口浪尖”,稳扎稳打扩大、发展着企业的先天市场优势。

      然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即使偏安一隅,也无异于是在“缝隙中求生存”,岂是长久之道?

      重装起航的甘肃建投装备制造敏锐的意识到,要想真正干出个“样子”,不仅要做尖、做精、做优、做强,原有产品类别,还要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让高科技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一战必须打,而且要打得漂亮。

      占位创新“风口”  先发布局产业优势

      行动力,永远是抢占市场先机的利器。企业不仅要坐而论,还要起而行。

      甘肃建投装备凭借拥有格赛克(伦敦)国际技术公司、甘肃建投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甘肃建投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建筑机械工程试验室以及十堰专用汽车研究所的高端“智造”科技优势,依托兰州彭家坪装备制造产业园、兰州新区工业产业园、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加纳特玛工业产业园四个工业产业园区和工程治沙试验示范基地,在起重机械、工程机械、风电设备、治沙设备、工业车辆、电器设备等领域,拥有一批成熟的研发、生产、销售基地,有强大科研、生产能力。

      短短三、五年时间,该企业风电设备已经拥有内塔和外塔专用施工升降机2类5种,其中ZFC100多功能智能化检修、检测平台和ZFC250B塔架外用升降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针对该产品编写了《风电塔架升降》地方标准1项,产品共提出申请专利17项,已授权15项,其中实用新型14项,发明专利1项,另有2项发明专利正在公示中;GCEM6260盾构机属“西北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共有14项技术创新点;先后与美国  NEW ENERGY FARMS ( NEF)、英国 ARDOCH TECHNOLOGY LTD、德国Vecoplan,北京林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沙漠研究所、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进行了沙漠治理设备的合作与交流,开展工程治沙技术和工程治沙设备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方案,该类型产品形成多项技术,数十种设备,多功能立体固沙车等产品,共获取3项实用新型专利。成套的治沙设备也已经投入到武威市的沙漠治理中;拥有专用货车、专用作业车、挂车、消防车、特种作业车、广告车等多类专用汽车产品,其中GSK5430TDY多用途特种作业车通过跨农业、工业、林业和建筑业的模块化上装设计,达到了一车配多箱,一车多用途的功能,运输、周转效率较高,新增了专用汽车谱系,填补国内空白。

      目前,甘肃建投装备制造已具备年生产起重机械3370台,工程机械620台,隧道掘进机械12台,专用车10000台,2兆瓦塔筒924套、ZFC100多功能智能化检修、检测平台924台、ZFC250系列塔外升降机685台、沙漠治理设备1万台的生产能力。

      全新的专用汽车生产线,也将于近日投产……

      甘肃建投装备制造产业正经历着蜕变,一批世界领先、国内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接踵“落地”,让这个重整起航的“老国企”,有了在西北地区雄踞装备竞技场第一方阵的“拳头”产品,在全国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追求精、专、尖、独,追求深度而不是广度,新起点、新标准、新产品,将企业核心资源用于关键产品的研制开发上,使产品的技术创新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截止到今年5月,甘肃建投装备制造生产起重机械、工程机械、隧道掘进机械、风电设备、沙漠治理设备以及专用汽车六个领域50种产品,拥有国家专利26项,其中发明4项,实用新型22项。

      甘肃建投装备制造的市场不再是靠低附加值、低价格占领,而是靠高质量、高科技、高价格拓展。此时,占位创新“风口”的甘肃建投装备制造,企业新的产业链条已清晰可见。

      抢抓机遇  趟出“中国制造2025”的“甘肃建投路径”

      在美国“再工业化”、欧盟“新工业革命”、日本“重振战略制造业”以及德国“工业4.0”……众多制造业发达国家战略提出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再次回归到国际视野中,并成为关注的焦点。 从五中全会了解到,国家“十三五”规划将有重墨布局高端装备产业,同时注重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阶段性转型特征,为下一阶段的装备升级奠定基础。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点睛”。甘肃建投装备制造必须“抢”抓政策机遇,利用现有产业布局优势,打造新的发展增长点,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1做强政策高度契合的已有产业链

      此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求是》杂志撰文,特别指出,促进中国制造上水平,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又要在绿色制造、智能升级方面“加课”。甘肃建投装备制造兴奋的发现,这一指导思路与企业近几年的产业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梳理《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发现,未来5年,“高端装备创新工程”要求包括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这对于甘肃建投装备制造依然是值得欣喜的消息,单就对接十大领域,企业已站在了搭载顺风车的“起跑线”。

      同时,甘肃兰州又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先天的区位优势,也使甘肃建投装备制造成为助推“一带一路”战略落地的主力军。

      面对如何顺利推进产业升级,成功实现结构转型,持续提升综合实力等课题,对接相关政策,企业必须迅速发力,重击推动发展的“突破点”。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关键作用。

      2. 手握“金话筒” 唱好“国际歌”

      对于工业产品来讲,技术和品牌,永远是取得市场发言权的“金话筒”。目前,甘肃建投装备产品以西北为主辐射全国,并出口加纳、马拉维、津巴布韦、安哥拉等非洲国家,甘肃建投装备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已频频亮相。近日,格赛克技术研发(天津)有限公司揭牌运营是甘肃建投装备制造布局京津冀,开拓华东、华北市场,走向海外的重要战略决策。同时,甘肃建投装备制造“业务窗口”前移至英国伦敦的这一区位优势,又为高端装备标准体系要和国际标准对标、互认,搭建了国际化的便利平台。格赛克(伦敦)国际技术公司、加纳特玛工业产业园等国际化的技术支持、产业园布局,更是这家企业走国际化的发展舞台的先天优势。

      然而,创业创新的故事并不仅仅发生在甘肃建投装备制造,追溯其母公司甘肃建投,与其一母同胞的中甘国际公司,是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也是甘肃省境内唯一一家中字头企业。集国际工程承包、进出口贸易、经济技术与劳务合作、海外房地产开发等多元化经营为一体的跨国公司。先后在亚洲、非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援、工程承包、技术和劳务合作、商贸等业务,建成了一大批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和高质量的工程。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评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工程项目的承包劳务合资项目、投资兴建项目,不仅展示了我国工程施工水平,同时可以带动展示国内装备的质量和性能,从而带领了一批一流的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打出去了中国品牌。

      这是多么好的发展资源,甘肃建投装备制造手中握着的是柄”金话筒”,想要唱好”国际歌”,企业就要利用好即有高端产品,又有国际竞争载体的优势,踏上中国政府“引导优势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战略步伐,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甘肃建投装备制造前景一片光明。

      3.用好“金钥匙” 打造“金名片”

      政策、产品、载体都有了,万事俱备。接下来企业该怎么走得更好呢?

      纵观国内外要使民族产业快速发展起来,没有政府、没有用户这两端,光有产、学、研是不行的,借鉴其他装备制造巨头的经验,必须结合政、产、学、研、用五方面。装备制造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就不再只能是单纯地“制造”。

      装备制造企业不仅向用户提供产品,还要向用户提供系统、全面的解决方案,让设备到了用户手中只需简单操作就能完成多种功能。既要要不断提高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工艺设计水平,构建“四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掌握领先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要从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比如:租赁模式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带动二手设备的利用,拉长产业链。

      其实,甘肃建投装备公司的兰州格赛克设备租赁有限公司、甘肃建投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甘肃建投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运营、服务链条。只是,依照目前甘肃建投目前的“越野”式的发展马力需求,企业要做的就是,更顺畅的衔接,更优质的服务。

      暮然回首,从“缝隙中生存”到“重拳”闯出一片天地,甘肃建投装备制造且行且努力。

      天色湛蓝、日头正好,黄河水欢快地亲吻着“金城”兰州这片生机勃勃地土地。经历过沉淀与思考的“智能”制造企业--甘肃建投装备,已扬帆起航。“追求卓越,我是坐标”,一幅千帆竞发、海阔鱼跃的图景呈现眼前。他们已经做好“大干一场”的准备,为赢得新一轮竞争中主动权正在迈开步子,全力趟出一条“中国制造2025”的“甘肃建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