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手机内页大图
公司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集团新闻基层动态专题报道“三抓三促”行动
新式机械化治沙装备亮相腾格里沙漠
时间: 2016年04月07日 12时 | 来源:编者按 4月6日甘肃卫视《今日聚焦》栏目播出了《甘肃:甘肃:沙漠治理迈入机械化时代》,对甘肃建投装备公司治沙情况进行了报道,本期对此报道予以发稿,以飨读者。 | 作者: | 浏览:0




今日聚焦、采访柴发喜

今日聚焦、采访刘杰华

今日聚焦、采访王开铭

新能源公司办公楼

  编者按 4月6日甘肃卫视《今日聚焦》栏目播出了《甘肃:甘肃:沙漠治理迈入机械化时代》,对甘肃建投装备公司治沙情况进行了报道,本期对此报道予以发稿,以飨读者。

  本报讯(甘肃电视台记者 顾学云  通讯员 辛瑞德)春天,原本是风和日丽、万物复苏的季节,然而,在我国北方地区,日益肆虐的沙尘暴每每不期而至,几乎变成了春天里固有的特征。沙尘暴的反复出现,和土地的沙漠化不无关系。

  眼下正是沙尘暴的多发季节,也是甘肃沙漠前沿地带压沙、治沙的时节。在武威市凉州区九敦滩,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有一片2000多亩的草方格沙障,成为阻止沙漠化扩张的一道坚实防线,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更令人赞叹的是:筑起这道防线的不是过去成百上千的治沙人,而是一辆“多功能立体固沙机”,这也是甘肃省实践科技创新的成果之一。这台“多功能立体固沙机”,是世界首台机械化治沙机,拥有11项实用新型技术和发明专利,是香港免费公开资料大全自主研发的产品,已于2014年7月开始沙漠治理作业。由于防风固沙效果好,原来荒芜的沙漠里已生长出各类野生植物,这在当地老百姓眼里,还真是不可思议。

  多功能立体固沙车操作员王开铭,一位土生土长的武威小伙子,自2014年8月从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毕业后,近两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和面前这片沙漠打交道,并对治理它充满了信心。他说:“本来学的这个专业,对这个(治沙)还是有一定的想法,既然碰到了单位提供(平台),虽然条件艰苦,但对于治沙这个平台还是相当好的”。王开铭的自信,来源于他身后的这台“多功能立体固沙机”。他和另外四个同伴以及一台治沙机,一年来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实验治理了两千亩沙地。虽然面积不算很大,但在和荒漠化治理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柴发喜研究员看来,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甘肃省政府参事、国家二级研究员柴发喜说:“这台机器很先进,世界上是首台,它真正使沙漠治理推到了最前端,是沙漠治理的一场革命”。

  治沙难主要难在沙漠是流动的,如何让流动的沙丘停下脚步,是最让人头痛的问题,因而治沙的第一步就是固沙。利用麦草、稻草在沙漠中铺设草方格沙障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是国内治沙方式的一个发明。这种方式最早应用于宁夏沙坡头包兰铁路的防风固沙,因效果良好而受到国内外治沙行业的推崇。然而,由于治理效率低、治理质量差、速度慢、人工劳动强度高、成本高等因素,加上土地沙漠化不断加速,使得人工铺设草方格治沙固沙的方式难以抵挡日益加速的沙漠化扩张。而“多功能立体固沙机”的投入使用,使沙漠治理的机械化成为可能。

  据多功能立体固沙车操作员王开铭介绍:“一天机械治沙按亩数算,一天在三十到四十亩,连续作业,这样相当于人工的五十倍,人工的话压三四十亩地就得五十个人工,现在我们一台设备配两到三个人,就能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

  香港免费公开资料大全总工程师牛向辉介绍:“像铺设草方格治理沙漠,也是沙漠治理的一种常规办法,唯独带来的问题就是,沙漠的推进速度远远大于人治理的速度,我们这种机械的产生,就使人治理沙漠的速度,远远大于沙(化)推进的速度,也就是说以前的是沙进人退,现在变成了人进沙退,这个完全能够实现了,所以它应该是治沙领域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接着,柴发喜说:“沙固定下来以后,整个第一步就把环境改变了,首先沙漠的治理第一步是固沙,第二步才是熟化改良土壤。

  在武威市凉州区腾格里沙漠边缘的甘肃建投新能源工程与生物治沙试验基地,“多功能立体固沙机”为我们演示了机械化治沙的威力:每小时可铺设8.5亩草格,插草深度约25厘米,草障高度约21厘米;每天可铺设草方格约50亩,治沙效率相当50个人工以上。

  柴发喜说:“它治理的质量很高,把这个草方格压下去以后,栽得很深,而且很牢固,风沙就在一平方米的小方格内活动,就固定到这个一平方米了,如果面积大都在这一平方米内活动,这一片就都固定下来了,这第一步固沙的任务就解决了”。

  在治沙现场,许多草方格内都留有菱形的花纹,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现场的工作人员潘尚俊向我们介绍了图案形成的原因。潘尚俊,多功能立体固沙机操作员,他说:“这是我们去年用车的车轮子车轮印,像去年我们把这个草沙障压完,它都一直留着呢。像现在这样沙漠已经结壳了,它把水分全都保持住,沙生植物就可以有水分,就可以生长”。

  采用机械固沙的方式铺设草方格沙障,不仅环保,而且由于施工质量高,留存时间长达三到五年,比人工铺设的草方格能延长近一倍的寿命。据估计治理一亩沙漠,需用两亩的农作物秸秆,不仅使无用的秸秆变废为宝,保护了环境,无形中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甘肃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有胜说:“治理好的沙漠,我们的规划是从沙生植物,到中药材的栽培,种植培育,最终发展成一个循环产业链,这样就会增加所有涉及到这一块的人的收入。

  固沙,只是沙漠治理的第一步,甘肃建投装备制造团队的后续设想是:在固沙的前提下,通过治沙造林、封沙育林育草、造林绿化等,使沙化得以遏制、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使沿沙区及绿洲农田得到保护、生态环境状况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沙漠日光温室、设施农业、旱作农业、光伏与风力发电以及生态旅游等等。为了这个理想,甘肃建投人满腔热情、积极实践,于2014年4月在甘肃建投装备制造公司内成立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累计投入6个多亿用于治沙的装备生产和生物研究。

  甘肃省是全国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荒漠化土地达19.21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土地11.92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5.1%和28%。

  柴发喜说:这台机器的使用范围非常广,在甘肃的使用范围都非常广阔,现在一带一路战略中49个国家,近四十个国家都是沙漠化的国家,这种设备在近四十个国家都能用,世界上还用更广泛的范围,所以它使用的范围和前景都很广泛。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主要分布于18个省(区)的471个县(旗),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而新、蒙、藏、甘、青五省区,则占到了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93.7%,治沙刻不容缓、迫在眉睫。要保证咱们国家的人口吃饭,就要保证十八亿亩土地的耕种,这个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占的农田越来越多,人口增加了要吃饭,吃饭从哪里来,就要从土地中来,土地怎么来,就要从沙漠中来,治理沙漠就是让人们有饭吃,让社会更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严重的荒漠化和沙化,挤占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恶化了环境,加剧了贫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了社会稳定,已成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常务理事长刘杰华介绍:“近多年来,甘肃人民奋起阻击沙漠化、治理荒漠化、扼制沙漠化,取得了巨大成效,可是仍然好多地方很严峻,因为面积很大,局部来讲某一个县市、某一个市州,不同程度取得了巨大成效,可是局部来讲,好多还在严重恶化,治理荒漠化任重道远。

  记者了解到,最近进一步改良的“多功能立体固沙机”的系列产品,已变成了单独的固沙机,可由拖拉机牵引,售价更低而地形适应性与固沙效率更高。新的固沙机不日将抵达腾格里沙漠,开始它们的使命。沙漠治理的机械化时代已经到来了,一个沙漠减少而绿色更多的生态前景,变得逐渐清晰,也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