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到底“新”在何处?
本站 2021/4/8 10:01:37
2017年春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自此,雄安新区这片华北平原上的热土就承担了意义深远的定位: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4年来,雄安画卷已经徐徐铺开:新区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大规模开发建设全面展开;京雄高铁于去年底建成通车,外围高速骨干路网基本建成;容东片区、启动区建设扎实推进,呈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建设局面;白洋淀生态保护治理成效突出,水质显著提升,由2017年Ⅴ类转变为去年底全部Ⅳ类;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三校一院”“千年秀林”建设成效明显……
作为“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到底“新”在何处?
“雄安质量”筑牢硬基础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指出,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2018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会议强调,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几年来,河北举全省之力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18年9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10个方面部署了66项重点工作。2019年11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创造“雄安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考评体系、管理体系。
创造“雄安质量”,绘就“雄安画卷”,规划是最重要的“起笔”。习近平总书记对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为此,河北先后聚集了1000多名国内外专家、200多个国内国际团队、2500多名规划领域顶尖人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一笔一画勾勒千年大计的发展蓝图。
2018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此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和《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继获批,标志着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进入实质性建设的崭新阶段。
创造“雄安质量”,每一个重点项目都是具体抓手和载体。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正式启用,这也是雄安新区第一个开工的重大交通项目。同一天,首创全封闭式声屏障、完成智能设计70余项、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的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轨道上的京津冀”再添新干线。
眼下的雄安新区,十多万建设者正昼夜奋战。随着容东片区、高铁站片区、启动区、起步区等4个重点片区以及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白洋淀生态保护修复等专项工程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美好愿景正在这里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生态雄安”铺就绿底色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雄安新区“千年秀林”造林区域考察,望着一株株摇曳的树苗,他欣喜地说,让它们跟着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不要搞急就章,不要搞一时的形象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雄安新区正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森林城市示范区,从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区在“千年秀林”9号地块栽下第一棵树,到2020年底,雄安新区总造林面积已达41万亩,树木品种达200多种。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时来到白洋淀,强调要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
“绝不让一滴污水排入白洋淀!”河北省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关系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统筹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内外,深入实施城水林田淀草系统治理,推进城镇污染治理、生态治理修复等工程,上游流域市县分段负责、协同治理,推动形成白洋淀治理保护修复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2021年2月22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全票通过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于4月1日起施行。这是涉及雄安新区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对白洋淀及其流域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规范,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厉的处罚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告诉记者,随着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不断升级加力,淀区水质由Ⅴ类提升至Ⅳ类。多年不见的鱼又回来了,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新变化。
随着“华北明珠”重放光彩,白洋淀与“千年秀林”一道,共同形成新区绿底色,城与淀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创新雄安”孕育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为此,河北省牢牢把握雄安新区功能定位,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聚集优质资源要素、产业项目和技术人才,全方位打造高水平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集中承载地。
近日,在雄安智绘未来科技园内,雄安数字交通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正在对无人驾驶车的车路协同系统进行测试。该实验室成立短短4个月来,已集聚了来自中国移动、北邮、清华、东风汽车等单位的研究人才,30余家知名智能化设备制造商也纷纷落户智绘未来科技园。围绕高精度授时技术、室内外精准导航定位技术和“视觉+雷达”的多元感知数据融合协同产品展开攻关,一条产学研的完整链条逐步清晰。
雄安数字交通实验室负责人任大凯说,雄安会给这些数字交通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良好的研发环境、应用环境,帮助新区的这些企业把这一套数字交通体系做强做大,走出去能够服务全国。
围绕雄安新区的高新高端产业定位,京冀双方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协同联动,制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实施方案,严格限制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推动更多高端高新产业向新区聚集。
目前,中科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关村科技园等所属一大批科技企业落户雄安,用科技助力雄安腾飞;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核电创新中心等创新资源汇聚雄安,区块链、新一代网络等实验室和稀土功能材料制造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新区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北京援建“三校一院”和国家医学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加快推进,承接疏解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工银科技公司、华融基金公司、中国移动5G产业基金等一批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现代金融企业相继落户雄安,金融集聚效应正在凸显。
“雄安服务”探路新机制
日前,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要求全面提升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保障能力,努力打造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雄安服务”品牌。
此后几天,《雄安新区企业变更(备案)秒批承诺制工作方案》印发实施,在企业注册信息联通共享的基础上,雄安新区将对企业变更(备案)登记传统申报方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告知承诺基础上对审批流程优化,实现秒批。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实地察看服务窗口,深入了解新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等工作情况。他指出,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
在企业注册登记方面,雄安新区先后推出了企业开办一日办结、自贸试验区企业变更登记确认制等措施,仅2020年就有近1400家企业实现网上受理、办结。随着2019年5月1日正式启用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审批专用章,雄安新区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我们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切入点,推行极简审批,助力新区大规模建设。”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政务中心副主任陈卫告诉记者,通过创新实施“一会三函”审批模式,大幅减少建设项目开工审批环节,实现政府投资类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限控制在30个工作日内,企业投资核准类项目从立项到准予开工建设审批时限控制在14个工作日内,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拿地即开工”。
此外,还加大“京津冀+雄安(3+1)”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力度,采取“互设窗口、互派人员”方式试行北京与雄安新区“跨省通办”相关业务办理工作,有效服务人口流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链协同。
监制:夏宇
编辑:顾佳?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