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市政公用工程方案及初步设计审查要点

本站     2022/2/22 9:57:04    

一、道路工程

1、审查依据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69-2012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10)

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文件等的文号和名称。

相关区域的道路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

工程测量资料及勘察资料

2、审查内容

1)设计依据是否充分、有效,文件签署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深度是否达到《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要求;

2)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和当地工程建设相关政策、规范和标准;

3)设计方案是否可行、经济、合理;

4)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环保、节能、安全等原则;

5)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公众利益和公众安全的要求。

3、方案设计文件一般要求

3.1、方案设计文件组成

设计说明书:包括专业设计说明以及工程概算等内容。

设计图纸:包括地理位置图、道路平纵缩图、道路平面图、道路纵断面图、标准横断面图、路面结构图、无障碍设计图、道路出入口及支路设计图及道路用地红线图及主要工程数量表等。

3.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3.2.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3.2.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2.3 设计文件目录

3.2.4设计说明书

3.2.5 设计图纸

4、方案设计技术审查要点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
1文件总体要求⑴ 报告文件组成是否全面完整,设计图纸制图是否规范统一,标识是否清楚,图纸签署是否符合规定;⑵ 报告文件编制内容与深度是否满足《2013版深度规定》要求;⑶ 建设条件是否调查充分,地质资料、地形图、现状及规划等基础资料收集是否详实;⑷ 对项目建设建设可行性是否论证充分;⑸ 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理解是否深刻; ⑹ 功能定位的分析论证是否准确、合理; ⑺ 方案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如有重大变化,是否有相关的论证或批准文件; ⑻ 总体设计原则是否正确,方案比选论证是否充分、合理; ⑼ 总体方案布置是否合理,关键节点方案比选是否论证充分; ⑽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可行;⑾ 道路绿化指标是否满足要求;⑿ 分期实施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如有); ⒀ 是否满足抗震设防和防洪要求; ⒁ 工程规模是否合理,工程数量是否准确;⒂ 投资估算依据是否充分,造价指标是否合理;⒃ 方案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建设政策的相关要求。
2强制性条文⑴ 是否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关于城市道路的强制性条文;⑵ 是否满足项目所在地建设法规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3主要设计技术指标⑴ 交通量预测方法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合理可信;⑵ 道路等级和设计车速等主要技术指标选择确定是否合理;⑶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分析是否合理。 ⑷ 抗震设防等级选取是否准确; ⑸ 防洪/潮、排涝标准选择是否合适;
4平、纵、横
4.1横断面⑴ 横断面设计与道路等级、功能定位、交通特性是否匹配; ⑵ 横断面设计与红线宽度是否一致;方案比选论证是否充分;⑶ 横断面布置与地上杆线、地下管线是否协调; ⑷ 横断面布置是否满足绿化和景观的要求; ⑸ 横断面布置是否有利于分期建设(如有); ⑹ 横断面布置是否有利于行人安全过街和交通组织;⑺ 横断面布置是否有利于应急救援; ⑻ 改扩建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否满足工程措施和交通管理的要求;
4.2平面、纵断面及线形组合⑴ 道路平面、纵断面线形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线形组合是否满足交通特性、安全营运的要求; ⑵ 总体布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管网布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要求;⑶ 总体布置与现状/规划管位、临近重要建筑物等的配合处理是否合理;⑷ 道路线位、纵坡、控制点标高是否满足规划、综合交通、场地使用功能和排水系统的要求; ⑸ 不同等级/断面路段衔接过渡是否安全、顺势;⑹ 设计方案的比选论证是否充分,推荐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⑺ 总体布置是否有利于景观绿化的要求;⑻ 涉河/湖/海道路是否满足防洪/潮、排涝的要求; ⑼ 改扩建道路总体布置与现状的配合处理是否合理;⑽ 线形组合设计是否体现安全、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
5交叉工程⑴ 沿线各种交叉选型比选是否充分,选型确定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满足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⑵ 主要交叉口交通量预测是否合理,通行能力分析是否满足预测交通量要求,规模是否适当;⑶ 交叉口形式和功能是否统一,交叉口相交位置及相交角度是否合适,交叉口的间距是否合理;⑷ 主线、匝道的平纵线形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⑸ 交叉口是否满足视距要求,交叉口渠化处理方式是否适当;⑹ 交叉口的人行、车行组织是否合理,公交车站系统是否安全合理;⑺ 交叉口设计是否体现人性化设计;
6公共交通及行人立体过街设施⑴ 是否进行公共交通设施设计;⑵ 公共交通设计是否与道路功能相匹配,是否合理利用道路资源;⑶ 公共交通站点设置与交通枢纽人流组织衔接是否合理;(4)立体行人过街设施(人行天桥、地道)布点是否合理,其宽度是否满足行人高峰人流通行要求。
7路基⑴ 路基设计原则是否合理,设计方案与地质情况、建设工期是否相匹配;⑵ 路基填料选择是否符合当地情况,结构物的选型和布置是否合理;⑶ 采用的结构形式是否安全、经济、美观,是否考虑近远期使用功能和改扩建的需要;⑷ 是否根据场地建设计划合理确定永久边坡和临时边坡;⑸ 特殊路基设计原则是否合理,方案比选论证是否充分;推荐方案是否安全、可行、经济,是否有利于既有构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⑹ 是否明确取弃土场的位置,土石方调配原则是否合理。⑺ 分期建设的项目路基设计是否考虑后期建设的需要;⑻ 改建项目对既有路基的调查和评价是否合理;⑼ 路基设计是否体现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
8路面⑴ 路面结构类型比选是否合理,推荐类型是否与地质、路基、水文、气象条件相适应;⑵ 路面结构设计是否与交通等级相匹配;⑶ 路面结构设计是否满足环境要素的要求;⑷ 路面结构设计组合是否满足各层材料最小厚度要求;
9公众利益和公众安全道路设计是否考虑对沿线文物单位、名木古树、重要的生活设施、居民利益的影响;⑵ 是否考虑公交换乘、人行过街的便利性和安全性;⑶ 是否进行无障碍设计并符合规范要求;
10环境影响分析和节能评价⑴ 是否考虑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保设计;⑵ 重要路段或住宅区道路是否考虑防噪声、降噪声设计;⑶ 环境敏感点的处理措施是否适当;⑷ 节能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11实施方案⑴ 建设计划工期是否合理;⑵ 建设计划安排是否符合地域气候、气象条件;⑶ 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是否合理可行;⑷ 管理机构、管理措施和人员配置是否适当;
12社会评价⑴ 对主要影响对象的分析是否全面、合理;⑵ 对主要影响群体的互适性分析是否合理;⑶ 社会风险等级和评价结论是否可信;
13新技术应用与科研项目建议⑴ 新技术的应用是否具有技术先进性、已建项目的可靠性、拟建项目的适用性、针对问题的合理性、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性;⑵ 建议的科研项目是否具有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效益性;
14研究结论与建议⑴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论述是否充分;⑵ 推荐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论述是否充分;⑶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争论、不同部门的分歧说明是否完整准确;⑷ 为推进下阶段工作提出的建议是否合理、准确;
15附件⑴ 报告文件的附件是否齐全、有效;

5、初步设计一般要求

5.1、初步文件文件组成

设计说明书:包括专业设计说明以及工程概算等内容。

设计图纸:包括地理位置图、道路平纵缩图、道路平面图、道路纵断面图、标准横断面图、路面结构图、无障碍设计图、主要构筑物一般构造图、道路出入口及支路设计图及道路用地红线图及主要工程数量表等。

5.2、 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5.2.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5.2.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5.2.3、 设计文件目录

5.2.4、 设计说明书

5.2.5、 设计图纸

6、初步设计技术审查要点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
1文件总体要求⑴ 初步设计文件是否完整,设计是否达到《2013版深度规定》要求。⑵ 初步设计文件具有上阶段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和意见。对特殊复杂的可研和规划方案是否具有合理性评价。⑶ 方案如有重大变化调整,是否具有相关的论证或批准文件。⑷ 阐明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规划背景、设计道路在规划道路网中的功能定位⑸ 总体设计原则符合要求。⑹ 总体方案布置合理,需要进行深化论证的应给出方案比选。⑺ 分期实施工程应有远近期结合方案。近期实施方案应合理、可行。⑻ 工程数量应准确。⑼ 明确需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⑽ 设计图纸制图规范、统一,标识清楚,图纸签署符合规定。
2强制性条文⑴ 应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有关涉及城市道路的强制性条文;⑵ 应满足项目所在地建设法规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3主要设计技术指标⑴ 应根据可研阶段交通量预测结果进行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分析。⑵ 城市道路道路等级应满足规范要求。⑶ 道路设计速度应满足规范要求。⑷ 道路建筑限界应满足规范要求。⑸ 道路最小净高应满足规范要求。⑹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规范要求。⑺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荷载标准应符合规范要求。⑻ 道路抗震标准应满足规范要求。⑼ 防洪/潮、排涝标准选择应满足规范要求。
4横断面⑴ 其他等级道路横断面1)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本条规定。2)非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本条规定。3)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4)分车带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5)路肩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6)道路横坡应符合本条规定。 7)隧道横断面布置应符合本条规定。⑵ 快速路横断面1)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可分为主路横断面和辅路横断面。主路可供机动车行驶,双向车流必须设置中央隔离带分向行驶。辅路可供慢速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主辅路间必须设置隔离栅、两侧带,并控制开口。2)在立交范围内以及快速路出入口,横断面布置应与路段车道保持一致;当按规定设置集散车道或变速车道时,断面应加宽。3)快速路车行道宽度可按设计车速及设计车型划分。车行道宽度应符合本条规定。4)当快速出入口间距不能满足本规程第7.2.2条出入口最小间距规定时,应增设至少2个车道的集散车道,与主路车行道之间应设物体分隔。5)变速车道(加减速车道)的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6)在单向两车道的高架快速路上,应设2.5米宽连续或不连续停车带;不连续停车带应每500m左右设一处。7)辅路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8)快速路的中间带应符合本条规定。9)地面快速路的两侧带应符合本条规定。
5平面⑴ 道路线形设计应符合规范要求。⑵ 快速路线形应与桥隧构筑物协调,并应符合规范要求。⑶ 直线的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⑷ 平曲线与圆曲线的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⑸ 缓和曲线的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⑹ 圆曲线超高的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⑺ 圆曲线加宽的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⑻ 各级道路的视距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6纵断面⑴ 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应符合规范的要求。⑵ 道路最小纵坡应符合规范的要求。⑶ 纵坡的坡长应符合规范的要求。⑷ 非机动车道纵坡应符合规范的要求。⑸ 竖曲线应符合规范的要求。⑹ 合成坡度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7线形组合⑴ 线形组合设计应满足规范的要求。⑵ 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⑶ 隧道及其洞口两端的道路平、纵、横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8交叉工程⑴ 平面交叉口1)平面交叉口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2)交叉口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应符合本条规定。3)进口车道的宽度应符合本条规定。4)进口道展宽段长度与渐变段长度应符合本条规定。5)公交停靠站的布设应符合本条规定。6)人行横道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7)环形交叉路口中心岛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8)环道的车道数、宽度、断面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9)高架桥下的平面交叉,由于受高架桥墩、柱的影响,通视条件较差,应通过交通组织和交通标志、标线布设,确保视距和交通安全。⑵ 立体交叉口1)立交出入口间距应能保证主路交通不受分合流交通的干扰,并应为分合流交通加减速及转换车道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立交出入口间距不足时,应设置集散车道。2)立交匝道横断面应符合本条规定。3)立交匝道平面线形应符合本条规定。4)立交匝道纵断面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5)立交匝道横坡与超高应符合本条规定。6)变速车道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7)集散车道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8)立交区域的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9)立交区域的非机动车及人行系统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⑶ 道路与轨道交通、管线交叉1)各级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时,必须设置立体交叉。2)无人值守或未设置自动信号的平交道口视距三角形应满足规范的要求。3)道路与架空电线、原油管、天然气管交叉应符合规范的要求⑷ 出入口设计1)快速路路段上相邻两出入口端部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本条规定。2)变速车道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3)当前一个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加速车道末端至下一个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减速车道起点的距离小于500米时,必须设辅助车道将两者连接。4)基本车道数的连续与平衡应符合本条规定。5)辅助车道长度应符合本条规定。6)辅助车道的宽度应符合本条规定。7)在主路出口后、入口前,辅路上应设置独立的车道,长度应满足车道的有效转换。8)立交匝道端部出入口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
9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⑴ 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应符合本条规定。⑵ 人行横道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⑶ 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⑷ 步行街的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⑸ 非机动车道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
10公共交通设施⑴ 公交专用车道的设计应符合规范的要求。⑵ 公交车站、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11路基⑴ 路基设计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⑵ 回弹模量及湿度状况应符合规范要求。⑶ 填方路基填料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⑷ 填方路基地基表层处理应满足规范的要求。⑸ 压实度应满足规范的要求。⑹ 路基地表排水设计应满足规范的要求。⑺ 填方路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满足规范要求。⑻ 挖方路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满足规范要求。⑼ 路基工后变形应满足规范要求。⑽ 支挡结构设计时构件承载能力应满足规范的要求。⑾ 作用于支挡结构上的荷载计算应满足规范的要求。⑿ 支挡结构基础稳定性计算与设计应满足规范的要求。⒀ 在既有城市道路下进行暗挖施工时,道路顶面位移及路表变形应满足规范要求。⒁ 软土地区路基的稳定验算应符合本条规定。⒂ 软土地区路基的沉降计算应符合本条规定。
12路面⑴ 路面设计要素应满足规范要求。⑵ 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应满足规范要求。⑶ 垫层应满足规范的要求。⑷ 基层类型及最小厚度应满足规范的要求。⑸ 面层各结构层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应满足规范要求。⑹ 各类沥青面层的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⑺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规范要求。⑻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规范要求。⑼ 路面结构总厚度应满足最小防冻厚度的要求。⑽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步行街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装时应满足规范要求。
13公众利益和公众安全⑴ 抗震设计要求。
⑵ 路基抗震设计要求。⑶ 挡土墙抗震设计要求。⑷ 防灾设计要求。⑸ 无障碍设计的范围要求。⑹ 无障碍设施设计要求。
14环境保护措施⑴ 重要路段或住宅区道路应进行防噪声、降噪声设计。⑵ 环境敏感点的处理措施应适当。
15实施方案⑴ 应合理安排建设计划工期。⑵ 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应合理可行。
16新技术、新材料应用⑴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应具有技术先进性、已建项目的可靠性、拟建项目的适用性、针对问题的合理性、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性。

二、给排水工程(管网系统)和管线综合

1、审查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城市?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湖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

相关区域的给排水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

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文件等的文号和名称。

工程测量资料及勘察资料

2、审查内容

1)设计依据是否充分、有效,文件签署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深度是否达到《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要求;

2)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和当地工程建设相关政策、规范和标准;

3)设计方案是否可行、经济、合理;

4)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环保、节能、安全等原则;

5)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公众利益和公众安全的要求。

3、方案设计文件一般要求

3.1、方案设计文件组成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说明以及工程概算等内容

设计图纸:包括规划图、总体布置图(流域面积图)、管线平面图、管线纵断面图、泵站工艺平面图、泵站总平面图、构筑物平剖面图等。

3.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3.2.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3.2.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2.3、设计文件目录

3.2.4、设计说明书

3.2.5、设计图纸

4、方案设计技术审查要点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
1文件总体要求⑴ 文件组成是否全面完整,设计图纸制图是否规范统一,标识是否清楚,图纸签署是否符合规定;⑵ 文件编制内容与深度是否满足《2013版深度规定》要求;⑶ 建设条件是否调查充分,地质资料、地形图、现状及规划等基础资料收集是否详实;⑷ 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各层次规划的理解是否深刻; ⑸ 方案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如有重大变化,是否有相关的论证或批准文件;⑹ 方案比选论证是否充分、合理;⑺ 分期实施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如有);⑻ 是否满足防洪等要求;⑼ 工程规模是否合理,工程数量是否准确;⑽方案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建设政策的相关要求。
2强制性条文⑴ 是否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的强制性条文;⑵ 是否满足项目所在地建设法规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3排水管(渠)工程⑴ 是否介绍排水系统现状情况、积水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⑵ 是否对工程涉及的排水系统规划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⑶ 排水体制是否符合规划,对与规划不一致的部分是否加以说明。⑷ 是否介绍上游接口和下游排水出路情况,是否采取临时过渡措施和分期建设情况。⑸ 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参数及排水量估算是否准确、合理。⑹ 污水量计算公式和污水量标准是否准确、合理。⑺ 排水管(渠)系统布置是否合理。⑻ 是否包含水力计算结果(列表)。⑼ 是否有方案比选论证和优化情况的内容。⑽ 排水干管(渠)位置、长度、管渠断面尺寸是否满足使用要求。⑾ 排水管(渠)材料、规格及类型是否经济、合理。⑿ 排水管(渠)接口型式、管道基础是否满足使用要求。⒀ 排水管(渠)基础处理、沟槽回填处理是否满足使用要求。⒁ 最大流速、最小流速、出口排水量和埋置深度是否准确、合理。⒂ 雨水口、检查井的选型是否经济、合理。⒃ 是否包含主要工程量及设备表。⒄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否论证。⒅ 存在问题及建议
4立交桥和隧道的排水泵站⑴ 是否介绍排水系统现状情况、积水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⑵ 是否对工程涉及的排水区域规划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⑶ 对与规划不一致的部分是否加以说明。⑷ 是否介绍泵站服务的汇水范围和面积情况。⑸ 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参数及泵站的排水量估算是否准确、合理。⑹ 是否有泵站的平面位置方案比选和优化情况的内容。⑺ 是否介绍泵站进口和排出口的管网情况及其竖向标高情况。⑻ 是否有水泵流量、扬程和功率等参数的计算结果,水泵选型的说明。⑼ 是否需要有方案比选和优化情况的内容。⑽ 泵站的位置、平面和剖面尺寸是否是否经济、合理。⑾ 水泵、阀门、管道等其材质、规格和型号是否经济、合理。⑿ 配电间、值班室是否安全和使用方便。⒀ 是否有主要工程量及设备表。⒁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否论证。⒂ 存在问题及建议。
5海绵城市⑴ 是否介绍现状生态本底情况(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水资源等)、积水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⑵ 是否满足区域内的各层次规划要求;应优先采用非工程技术措施。⑶ 对与规划不一致的部分是否加以说明。⑷ 所选用的参数、指标和径流控制目标是否经济、合理。⑸ 所选用的海绵城市技术(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利用)是否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和经济高效。⑹ 选择海绵城市技术系统及其组合系统是否有方案比选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内容。⑺ 是否有主要工程量及设备表。⑻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否论证。⑼ 存在问题及建议。
5给水管网工程⑴ 是否介绍给水系统的管网现状情况、以及水压、水量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其他问题。⑵ 是否对工程涉及的给水区域规划进行分析和评价。⑶ 方案设计是否符合规划,对与规划不一致的部分是否说明和论证。⑷ 是否介绍上、下游给水管网情况,是否需要采取临时性过渡措施和分期建设情况。⑸ 预测用水量估算是否准确、合理。⑹ 供水量计算公式和标准是否准确、合理。⑺ 给水管、阀门、消火栓的布置是否合理。⑻ 是否有方案比选论证和优化情况的内容。⑼ 给水管的埋置深度是否准确、合理。⑽ 给水管位置、长度、管径是否满足规划和使用要求。⑾ 给水管材料、规格及类型是否经济、合理。⑿ 给水管接口型式、管道基础是否满足使用要求。⒀ 给水管基础处理、沟槽回填处理是否满足使用要求。⒁ 阀门井、排气井、排泥井和消火栓等的选型是否经济、合理。⒂ 是否包含主要工程量及设备表。⒃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否论证。⒄ 存在问题及建议。
4管线综合⑴ 是否介绍现状市政管网情况,是否存在问题。⑵ 是否对工程涉及的区域内管线综合规划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⑶ 方案设计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对与规划不一致的部分是否说明和论证。⑷ 是否介绍各市政管线的规划红线情况。⑸ 是否介绍市政管线的管径(给水和燃气管)、电缆的规格和孔数等情况。⑹ 市政管线在平面的距离尺寸情况(各管线之间的距离、与乔木、道路侧石和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⑺ 市政管线在竖向上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⑻ 各市政管线的埋置深度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⑼ 存在问题及建议。

5、初步设计文件一般要求

5.1、初步设计文件组成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说明以及工程概算等内容

设计图纸:包括规划图、总体布置图(流域面积图)、管线平面图、管线纵断面图、泵站工艺平面图、泵站总平面图、构筑物平剖面图等。

5.2、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5.2.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5.2.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5.2.3、设计文件目录

5.2.4、设计说明书

5.2.5、设计图纸

6、初步设计技术审查要点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
1文件总体要求⑴ 文件组成是否全面完整,设计图纸制图是否规范统一,标识是否清楚,图纸签署是否符合规定;⑵ 文件编制内容与深度是否满足《2013版深度规定》要求;⑶ 建设条件是否调查充分,地质资料、地形图、现状及规划等基础资料收集是否详实;⑷ 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各层次规划的理解是否深刻; ⑸ 方案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如有重大变化,是否有相关的论证或批准文件;⑹ 方案比选论证是否充分、合理;⑺ 分期实施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如有);⑻ 是否满足防洪要求;⑼ 工程规模是否合理,工程数量是否准确;⑽ 初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建设政策的相关要求。
2强制性条文⑴ 是否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的强制性条文;⑵ 是否满足项目所在地建设法规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3排水管(渠)工程⑴ 是否介绍排水系统现状情况、积水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⑵ 是否对工程涉及的排水系统规划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⑶ 排水体制是否符合规划,对与规划不一致的部分是否加以说明。⑷ 是否介绍上游接口和下游排水出路情况,是否采取临时过渡措施和分期建设情况。⑸ 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参数及排水量估算是否准确、合理。⑹ 污水量计算公式和污水量标准是否准确、合理。⑺ 排水管(渠)系统布置是否合理。⑻ 是否包含水力计算结果(列表)。⑼ 是否有方案比选论证和优化情况的内容。⑽ 排水干管(渠)位置、长度、管渠断面尺寸是否满足使用要求。⑾ 排水管(渠)材料、规格及类型是否经济、合理。⑿ 排水管(渠)接口型式、管道基础是否满足使用要求。⒀ 排水管(渠)基础处理、沟槽回填处理是否满足使用要求。⒁ 最大流速、最小流速、出口排水量和埋置深度是否准确、合理。⒂ 雨水口的选型是否经济、合理。⒃ 是否设计检查井盖防坠落网等措施。⒄ 是否设计检查井、盖病害综合防治办法的打样图。⒅ 是否包含主要工程量及设备表。⒆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否论证。⒇ 存在问题及建议。
4立交桥和隧道的排水泵站⑴ 是否介绍排水系统现状情况、积水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⑵ 是否对工程涉及的排水区域规划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⑶ 对与规划不一致的部分是否加以说明。⑷ 是否介绍泵站服务的汇水范围和面积情况。⑸ 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参数及泵站的排水量估算是否准确、合理。⑹ 是否有泵站的平面位置方案比选和优化情况的内容。⑺ 是否介绍泵站进口和排出口的管网情况及其竖向标高情况。⑻ 是否有水泵流量、扬程和功率等参数的计算结果,水泵选型的说明。⑼ 是否需要有方案比选和优化情况的内容。⑽ 泵站的位置、平面和剖面尺寸是否是否经济、合理。⑾ 水泵、阀门、管道等其材质、规格和型号是否经济、合理。⑿ 配电间、值班室是否安全(防水淹)和使用方便。⒀ 是否有主要工程量及设备表。⒁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否论证。⒂ 存在问题及建议。
5海绵城市⑴ 是否介绍现状生态本底情况(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水资源等)、积水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⑵ 是否满足区域内的各层次规划要求;应优先采用非工程技术措施。⑶ 对与规划不一致的部分是否加以说明。⑷ 所选用的参数、指标和径流控制目标是否经济、合理。⑸ 所选用的海绵城市技术(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利用)是否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和经济高效。⑹ 选择海绵城市技术系统及其组合系统是否有方案比选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内容。⑺ 是否有主要工程量及设备表。⑻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否论证。⑼ 存在问题及建议。
5给水管网工程⑴ 是否介绍给水系统的管网现状情况、以及水压、水量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其他问题。⑵ 是否对工程涉及的给水区域规划进行分析和评价。⑶ 方案设计是否符合规划,对与规划不一致的部分是否说明和论证。⑷ 是否介绍上、下游给水管网情况,是否需要采取临时性过渡措施和分期建设情况。⑸ 预测用水量估算是否准确、合理。⑹ 供水量计算公式和标准是否准确、合理。⑺ 给水管、阀门、消火栓的布置是否合理。⑻ 是否有方案比选论证和优化情况的内容。⑼ 给水管的埋置深度是否准确、合理。⑽ 给水管位置、长度、管径是否满足规划和使用要求。⑾ 给水管材料、规格及类型是否经济、合理。⑿ 给水管接口型式、管道基础是否满足使用要求。⒀ 给水管基础处理、沟槽回填处理是否满足使用要求。⒁ 阀门井、排气井、排泥井和消火栓等的选型是否经济、合理。⒂ 是否包含主要工程量及设备表。⒃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否论证。⒄ 存在问题及建议。
6管线综合⑴ 是否介绍现状市政管网情况,是否存在问题。⑵ 是否对工程涉及的区域内管线综合规划和管廊规划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⑶ 方案设计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对与规划不一致的部分是否说明和论证。⑷ 是否介绍各市政管线的规划红线情况。⑸ 是否介绍各市政管线的管径(给水和燃气管)、电缆的规格和孔数等情况。⑹ 市政管线在平面的距离尺寸情况(各管线之间的距离、与乔木、道路侧石和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⑺ 市政管线在竖向上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⑻ 各市政管线的埋置深度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⑼ 存在问题及建议。

三、交通工程

1、审查依据

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4、《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J D81-2006)

6、《突起路标》(JT/T390-1999)

7、《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14886-2006)

8、《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

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文件等的文号和名称。

相关区域的道路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

2、审查内容

1)设计依据是否充分、有效,文件签署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深度是否达到《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要求;

2)技术标准是否符合国家和当地工程建设相关政策、规范和标准;

3)总体交通组织是否合理,节点组织是否与路网结构、用地布局、周边主要交通影响源匹配;

4)典型交叉口渠化是否合理。

5)标志选用尽量做到禁令明确,提示清晰,指导有效,在满足交通安全要求下尽量减少交通信息的载入,避免过多信息影响驾驶。

3、方案设计文件一般要求

3.1、文件组成

方案设计分为设计说明、设计图纸,交通工程说明并入道路总说明。

图纸主要包含:总体交通组织图(主要体现道路交通组织形式,含特殊路段、交叉口交通组织形式)、标线大样图、典型交叉口渠化图。

3.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3.2.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3.2.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2.3、设计文件目录

3.2.4、设计说明书

3.2.5、设计图纸

4、方案设计技术审查要点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
1总体要求⑴设计说明是否明确道路定位、设计标准,设计是否符合道路在路网结构和用地布局中的功能地位,信号灯布置是否合理,是否做好近远期预留。是否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⑵总体交通组织是否合理,节点组织是否与路网结构、用地布局、周边主要交通影响源匹配;⑶ 标线大样布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⑷推荐节点渠化方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范轨迹,提高交叉口同行能力,车道数基本匹配原则。⑸公交站点布置是否合理。
2强制性条文是否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10)相应强制性条文
3主要技术标准交通标志标线标准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对相应车速的布置要求。

5、初步设计文件一般要求

5.1、文件组成

初步设计分为设计说明、设计图纸,交通工程说明并入道路总说明。

图纸主要包含:总体交通组织图(主要体现道路交通组织形式,含特殊路段、交叉口交通组织形式)、交通设施平面图、标线大样图、主要标志大样图、工程数量表。

5.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5.2.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5.2.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5.2.3、设计文件目录

5.2.4、设计说明书

5.2.5、设计图纸

6、初步设计技术审查要点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
1交通设施⑴设计说明是否明确道路定位、设计标准,设计是否符合道路在路网结构和用地布局中的功能地位,信号灯布置是否合理,是否做好近远期预留。是否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⑵总体交通组织是否合理,节点组织是否与路网结构、用地布局、周边主要交通影响源匹配;⑶ 标线大样布置是否合理;⑷交通设施平面图布置是否合理(箭头、标志、标线、交叉口渠化等是否符合规范轨迹,提高交叉口同行能力,车道数基本匹配原则。)是否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⑸标志标线大样是否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原则;⑹公交站点布置是否合理;⑺工程数量是否计算准确。
2强制性条文是否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10)相应强制性条文。
3主要技术标准交通标志标线标准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10)对相应车速的布置要求。

四、道路照明工程

1、审查依据

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

3、《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9-2012

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5、《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相关区域的10KV电力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

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文件等的文号和名称。

工程测量资料及勘察。

2、审查内容

1)设计依据是否充分、有效,文件签署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深度是否达到《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要求;

2)技术标准是否符合国家和当地工程建设相关政策、规范和标准;

3)总体交通组织是否合理,节点组织是否与路网结构、用地布局、周边主要交通影响源匹配;

4)典型交叉口渠化是否合理。

5)标志选用尽量做到禁令明确,提示清晰,指导有效,在满足交通安全要求下尽量减少交通信息的载入,避免过多信息影响驾驶。

3、方案设计文件一般要求

3.1、方案设计文件组成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说明以及工程估算等内容

设计图纸:包括道路照明电源规划图、道路照明横断面图等。

3.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2.2.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3.2.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2.3、设计文件目录

3.2.4、设计说明书

3.2.5、设计图纸

4、方案设计技术审查要点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
1文件总体要求(1)文件组成是否全面完整,设计图纸制图是否规范统一,标识是否清楚,图纸签署是否符合规定;⑵ 文件编制内容与深度是否满足《2013版深度规定》要求;⑶ 建设条件是否调查充分,地质资料、地形图、现状及规划等基础资料收集是否详实;⑷ 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各层次规划的理解是否深刻; ⑸ 方案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如有重大变化,是否有相关的论证或批准文件;⑹ 方案比选论证是否充分、合理;⑺ 分期实施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如有);⑻初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建设政策的相关要求。
2强制性条文⑴ 是否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的强制性条文;⑵ 是否满足项目所在地建设法规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310KV/0.4 KV电源工程⑴10KV路灯变电所设计容量及选址是否合理,是否有与综合管廊合建变电所的要求。⑵0.4KV路灯线路供电半径是否≤800m。⑶是否包含交通工程、交通监控、天网工程等用电负荷的预留。
4道路照明工程⑴是否调查了解道路周边路网电源及路灯灯具现状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⑵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及公路的照明是否满足平均亮度(或照度)、亮度(或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和诱导性四项评价指标。⑵ 48m及以上路幅不建议采用LED光源(深圳市路灯所要求)。⑷道路照明功率密度值是否满足相应要求。⑸道路照明功率密度值是否满足相应要求⑹道路横断面布灯位置、间距及灯具选型(含光源选择)是否满足要求。⑺照明控制系统是否满足要求。⑻是否有方案比选和优化情况的内容。
5节能、管线及其他⑴管线敷设是否满足规划及管线综合要求,管线位置及埋深是否满足行道树种植和生长的间距要求。⑵是否包含路灯控制等绿色节能设计内容。⑶是否有主要工程量及设备表。⑷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否论证。⑸存在问题及建议。
6公众利益和公众安全⑴ 10KV路灯箱变设置是否考虑对沿线单位、重要的生活设施、居民利益的影响;⑶ 是否考虑防雷接地及漏电保护等电气设备安全保护措施;

5、初步设计文件一般要求

5.1、初步设计文件组成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说明以及工程概算等内容

设计图纸:包括道路照明电源规划图、道路照明平面图、道路照明横断面图、配电系统图、灯具选型图及路灯管理部门要求的相关大样图等。

5.2、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5.2.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5.2.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5.2.3、设计文件目录

5.2.4、设计说明书

5.2.5、设计图纸

6、初步设计技术审查要点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
1文件总体要求(1)文件组成是否全面完整,设计图纸制图是否规范统一,标识是否清楚,图纸签署是否符合规定;⑵ 文件编制内容与深度是否满足《2013版深度规定》要求;⑶ 建设条件是否调查充分,地质资料、地形图、现状及规划等基础资料收集是否详实;⑷ 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各层次规划的理解是否深刻; ⑸ 方案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如有重大变化,是否有相关的论证或批准文件;⑹ 方案比选论证是否充分、合理;⑺ 分期实施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如有);⑻ 工程规模是否合理,工程数量是否准确;⑼ 初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建设政策的相关要求。
2强制性条文⑴ 是否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的强制性条文;⑵ 是否满足项目所在地建设法规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310KV/0.4 KV电源工程⑴10KV路灯变电所设计容量及选址是否合理,是否有与综合管廊合建变电所的要求。⑵0.4KV路灯线路供电半径是否≤800m。⑶是否包含交通工程、交通监控、天网工程等用电负荷的预留。⑷是否考虑了沿线道路景观小品、绿化喷灌的配电。⑸是否考虑了人行地道照明和地道排渍泵的配电。
4道路照明工程⑴是否调查了解道路周边路网电源及路灯灯具现状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⑵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及公路的照明是否满足平均亮度(或照度)、亮度(或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和诱导性四项评价指标。⑷ 48m及以上路幅不建议采用LED光源(深圳市路灯所要求)。⑷道路照明是否说明灯具选择的具体参数。⑸交叉路口灯具设置是否满足要求。⑹道路照明功率密度值是否满足相应要求。⑺道路横断面布灯位置、间距及灯具选型(含光源选择)是否满足要求。⑻照明控制系统是否满足要求。⑼大型桥梁和具有艺术、历史价值的中小型桥梁的照明是否进行专门设计。⑽是否有方案比选和优化情况的内容。
5节能、管线及其他⑴管线敷设是否满足规划及管线综合要求,管线位置及埋深是否满足行道树种植和生长的间距要求。⑵是否包含路灯控制等绿色节能设计内容。⑶是否有主要工程量及设备表。⑷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否论证。⑸存在问题及建议。
6公众利益和公众安全⑴ 10KV路灯箱变设置是否考虑对沿线单位、重要的生活设施、居民利益的影响;⑸ 是否考虑防雷接地及漏电保护等电气设备安全保护措施;

八、隧道工程

1、审查依据

(1)隧道建筑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50352-2005)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GD70-2004)

《道路隧道设计规范》(DG/TJ-2033-2008)

《公路隧道消防技术规范》(DB43/729-2012)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 隧道结构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0-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8-2009)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规范》(GB50108-200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预铺/湿铺防水卷材》(GB/T2345-2009)

中南地区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地下室防水》(GB50208-2002)

(3)其他依据性文件

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文件、市政工程方案设计审查通知单、会议纪要等文件。

相关区域的道路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

工程测量资料及详勘资料。

2、审查内容

1)设计依据是否充分、有效,文件签署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符合规范,内容是否完整,深度是否达到《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要求;

2)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和当地工程建设相关政策、规范和标准;

3)设计方案是否可行、经济、合理;

4)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环保、节能、安全等原则;

5)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公众利益和公众安全的要求。

3、方案设计文件一般要求

3.1、方案设计文件组成

工程地理位置或隧道线位平面图(含比较线位)、工程总体布置图、方案图(可包括比选方案的图纸)

3.2 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 设计说明书

5) 设计图纸

4、方案设计技术审查要点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1设计文件总体要求1)设计文件是否达到规定的编制深度要求。2)基础资料是否齐全,并满足规定要求。
2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工程综合规划条件(城市总规、用地、路网、轨道规划等),是否充分考虑对现状道路、管线、轨道交通、人行过街设施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是否充分考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符合项目技术标准。3)工程规模及投资是否合理,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适应。4) 隧道的建筑限界内任何部件都不得侵入。
3强制性条文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
4主要设计技术指标(1)技术指标采用的依据和理由是否充分;(2)技术指标是否满足现行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要求;(3)工程规模和投资是否合理。
5方案比选(1)隧道线位选择的依据和理由是否充分;(2)隧道施工方案是否合理;(3)两端接线方案是否合理;(4)是否考虑现状管线迁改方案和规划管线的需求;(5)隧道是否满足与既有地下建(构)筑物的安全净距要求;(6)节点实施方案是否比选。
6结构设计(1)隧道净空是否满足行车限界、装饰及运营设施安装空间等要求。(2)结构形式及设计参数的选取是否合理。(3)隧道之间、隧道与相邻建构筑物间互有影响时,是否有安全影响评价和采取防范结构措施及。
7排水消防部分(1)防排水原则是否合理、措施是否得当。(2)消防设计标准、消防系统是否满足要求。
8施工方案(1)总体及关键施工方案、措施是否合理、可行;(2)总体工期安排是否合理;(3)工程场地划分是否合理。
9公众利益(1) 交叉路口隧道覆土厚度是否满足横向管线通过;(2)是否考虑工程施工过程中噪声、振动对周围环境及人群的影响及措施;是否考虑基坑降水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


5、设计文件一般要求

5.1、初步设计文件组成

1)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说明以及工程估算等内容

2)设计图纸:包括道路总体、隧道建筑、隧道结构、隧道通风、隧道给排水(消防)、隧道照明、隧道供电、隧道监控、附属工程等

3)附件:重要的设计依据文件及有关协议和纪要、主要基础资料(气象、地质、地震、航运、水文、环保等)

5.2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 设计说明书

5) 设计图纸

6、初步设计技术审查要点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1设计文件总体要求(1) 初步设计文件是否与审查批准的工可报告或方案设计相符,如有重大变化,是否有相关的论证或批准文件。(2) 初步设计文件是否达到规定深度要求。
2总体设计(1)隧道设计是否满足城市总体规划、路网规划、航道规划、岸线规划、交通功能的要求,并妥善处理与其他市政公用设施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关系。(2)隧道的建筑限界内任何部件都不得侵入。(3)城市地下道路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3% ;当条件受限纵坡小于0.3% 时,应采取排水措施。
3强制性条文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
4结构设计(1)隧道结构布置及选型是否合理。(2)对不良地质和复杂条件,是否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3)隧道之间、隧道与相邻建构筑物间互有影响时,是否有安全影响评价和采取防范结构措施。(4)工程结构的设计是否以工程勘察资料为依据,根据工程沿线的建设条件,考虑施工和建成以后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作用,通过技术经济、功能效果、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选择施工方法和结构形式是否合理。(5)隧道是否按破损阶段验算构件截面的强度;当结构抗裂有要求时,是否对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抗裂验算。(6)确定抗震等级和地震动参数是否合理,是否按规范进行抗震设防。
5排水消防部分(1)防排水原则是否合理、措施是否得当。(2)隧道是否采用生产、生活和消防分开的给水系统。
6暖通部分(1)隧道通风系统设计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通风系统某一局部失效时,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持在适宜的水平。(2)隧道火灾排烟应结合隧道的通风方式、疏散设施和通风控制是否统一考虑。当与正常通风系统合用时,应具备在火灾工况下的快速转换功能,并符合排烟系统要求。
7电气、监控部分(1)机电设施是否侵入建筑限界。机电设施设计规模选择是否合理。(2)工程总体设计中,应根据隧道分级,是否按规范配置相应的工程安全、运营管理设施。(3)隧道电力负荷是否根据供电可靠性和中断供电在社会、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确定负荷等级。(4)供配电方案是否满足通风、照明、消防、监控等各类工况的要求。(5)交通与环境信息采集、CCTV 监视、通风(照明)与交通控制、防灾救援、通讯、中心控制等交通监控系统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功能需要。
8施工方案(1)总体及关键施工方案、措施是否合理、可行;(2)总体工期安排是否合理。(3)工程场地划分、交通组织是否合理。
9公众利益(1)桥上有无不允许通过的管线;(2)是否考虑工程使用和施工过程中噪声、振动对周围环境及人群的影响及措施;是否对水源保护区采取保护措施;是否做相应的环境保护设计;(3)人行道栏杆高度、栏芯尺寸、结构强度及刚度的安全性是否满足规范要求;(4)是否符合无障碍设计法规及标准。无障碍设计是否符合规范。
10新技术应用于科研项目建议(1)新技术的应用是否具有技术先进性、已建项目的可靠性、拟建项目的适用性、针对问题的合理性、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性;(2)建议的科研项目是否有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效益性。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