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率先完成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
本站 2024/5/27 10:06:36
日前,在全国率先启动、时间跨度3年的浙江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以下简称“普查”)圆满收官。浙江也成为目前全国唯一完成全域普查任务的省份。
2021年以来,浙江启动全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工作。今年3月19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召开普查总结会,全面总结了全省普查工作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会议透露,浙江省首次全面摸清了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底数,完成了全省6485.27平方千米普查任务,总计普查给水、排水、燃气等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长度38.9万千米,完成了城市建成区和跨县域长输管线敷设范围内的全类型地下管线与公共地下空间设施普查,完整获取了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分布、位置、权属、类型、专业属性等信息,并顺利完成成果汇交,高质量构建了全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一张图”和“一个库”。
在这项摸清全省地下管线“家底”的普查任务中,现场怎么查、质量咋把关、成果如何用?
现场怎么查
攻坚克难,采用先进探测技术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此次普查面积覆盖衢州全市城市建成区范围约367平方千米,探测地下管线约18906千米。
据了解,浙江省测绘科学研究院测绘工程中心承担了衢州一半以上的普查任务。“普查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是个累活。”该中心助理工程师戴晓晓介绍,尤其老城区道路狭窄、车流量大、人口密度高、管线分布密集,作业受到严重限制,影响普查进度。于是,普查人员每天起早摸黑,“错峰”作业。早上约6点到达普查现场,晚上七八点收工后,还要挑灯夜战,整理好当天的普查数据。
笔者来到衢州市柯城区智慧大道,路边有个窨井盖。掀起井盖,就看到了排水管。这两天下雨,管道里蓄满水。戴晓晓告诉我们,这段排水管道曾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普查把“丢失”的排水管道又找回来了。
原来,智慧大道的管道项目竣工测量时,由于当时测量人员漏测了一段管道,导致管道数据“丢失”。这次普查,建设单位将普查数据与这段管道原来的数据进行对比时,意外地发现这段管道长度“多出”了约150米。
这是咋回事?为此,衢州智慧新城管委会召集普查单位、建设单位和权属部门的人员一起到了现场,当场打开排水井核查,验证了那段“丢失”的排水管道。
与以往普查相比,浙江以温岭等地区作为试点,再充分利用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成果,结合地下空间探测革新技术,让地下设施“看得见”。
首先,投入应用新型探测设备。浙江省采用地质雷达、三维姿态测量陀螺仪、导向仪和双轴声呐扫描系统等一系列国内外先进地下探测设备,实现地下管线外业采集自动化、精细化,大大提升普查速度和准确度。
“这次衢州普查燃气管道,我们采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深波探测技术。”中勘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总经理王金武解释道,使用深波探测仪探测燃气管线时会发出一种信号,通过燃气管道传播,仪器便能接收到燃气管线的位置信号。
“过去普查燃气管线的位置,主要由燃气公司派人到现场指认,或者根据道路设置的燃气管线标志,或者根据燃气公司提供的图纸。”王金武说,这次普查用上了先进仪器,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精准度。
据介绍,衢州市在此次普查中还首次使用了潜望镜。这架管道潜望镜类似于医用“内窥镜”,通过内窥拍摄和录像,使管道情况一目了然。潜望镜相匹配的软件后台还能精准查找“病灶”,自动生成管道“诊断书”。
其次,大范围采用先进探测技术。该省采用声波探测法进行地下管线普查,提高燃气管线普查位置的精准性;引入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新手段,解决金属管道探测仪无法探测超大超深地下非金属管道的难题;部分地区采用移动测量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全息采集地下空间信息。
再次,创新研制普查软件。该省研发了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据采集APP,实现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大幅提升普查效率;研发规则化质检软件,有效把控成果质量;研发普查项目管理平台,实现普查作业信息化动态管理。
质量咋把关
“人管+技管”,确保普查成果质量
质量是普查的生命。浙江全省上下联动,严格把控普查质量,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了普查任务。
浙江厅国土测绘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据此次普查的职责分工,省级强化过程检查和最终验收,浙江厅编制全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质量检查检验规范,印发并实施了全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测绘管理检查工作方案。经抽查,全省11个设区市普查数据库成果优良率达到91%。
市、县逐级把控普查质量。各县(市、区)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对所辖区域普查成果进行质量检验,检验通过后再提交市级组织核查验收。普查单位严格落实自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全省普查数据的精度、质量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普查质量不能有一丝马虎。”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地理信息处二级调研员施立群说,与宁波历史上3次地下管线调查不同,这次普查,宁波组建了工作专班,建立了市级主管部门、权属部门、测绘单位联动的质量协同机制,共同把好普查质量关。
与此同时,宁波还建立了全市普查质量三级联审机制。一是普查数据先由普查项目组自查,再由项目组所在单位最终检查,最后由业主单位组织专家和第三方机构验收;二是各权属部门核实确认普查成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签字盖章;三是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对普查成果再次核实,盖章确认。
笔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宁波多管齐下,打出“组合拳”,确保普查质量——
成立市级普查专班。专班有两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普查质量,统一全市普查技术标准,同时开发质量检查软件。
开展质量培训。全市共组织培训180多次、3400多人次,帮助普查人员进一步明确普查任务、工作要求和技术标准。
严格审查普查技术方案。专班技术工作小组审查该方案是否满足“人管+技管”的要求,“人管”即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技管”指技术方法和技术规程。
开展实地检查。专班技术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全区域、全流程的实地检查,主要检查外业地下管线有无缺漏、是否与现状一致,同步采用质检软件检查数据库内容是否完整、属性是否正确、逻辑是否符合要求。
在全省普查成果验收中,宁波余姚市获得了全省外业最高分数,其中有何秘诀?“余姚市普查项目充分利用了自身建设的全过程的管理平台,在线上实时发现问题,线下及时整改,从而实现了普查全链条质量管理,将‘人管+技管’有机结合。”余姚项目负责人表示。
作为全市普查的技术支撑单位,宁波市测绘和遥感技术研究院承担了普查质量检查职能。“有一次,我们采用了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的方式,悄悄地检查了两个区域的多家测绘单位普查数据,验证他们有没有对老管线进行实地测量。”宁波市测绘和遥感技术研究院专职副书记符华年说,经过新旧数据对比,果然发现有一家测绘单位测绘的地下管线存在较多的缺漏问题,于是立即要求其全部返工重测,及时消除了质量隐患。
成果如何用
数据赋能,助力护好城市地下“生命线”
普查搞清楚了地下管线“有什么、在哪里、好不好”。对于来之不易的普查成果,全省各地形成共识:必须紧密结合政府决策和管理需要,切实用好才行。
据了解,浙江省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成果应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利用普查数据助力亚运场馆建设等重大工程,绍兴、嘉兴等地运用普查成果为重大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提供支撑,金华市等地利用普查成果开展燃气相关领域安全整治。
“普查成果要以应用为出发点。”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测绘信息处处长叶智宣介绍说,普查成果验收后,该局就将所有的普查数据移交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使用。
“以普查数据为基础,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杭州市建设了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具体形成了‘设施一张图’‘隐患一张图’‘规划一张图’‘建设一张图’‘运营一张图’。”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地下空间建设处干部李阳说。
李阳介绍,其中,“设施一张图”以普查数据为基底,展示了全市8类25种地下管线分布和管理属性等情况;打开“隐患一张图”,就能看到地下管线高、中、低的风险情况;“规划一张图”可用于编制地下管线专项规划;“建设一张图”可辅助地下管线新项目建设,同时利用建设管理数据对普查成果进行动态更新;“运营一张图”可避免地下管线因建设施工受到破坏和影响。
“全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工作已告一段落,但测绘地理信息对于这项工作的支撑保障还没有结束。”浙江厅副厅长闵建平表示,下一步将在标准制定、技术培训、数据更新和成果应用等方面继续努力,为守护城市地下“生命线”贡献力量,再创佳绩。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