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完成
本站 2019/3/28 10:02:49
近期,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将迎来国家级考核验收。记者从嘉兴市海绵办获悉,在三年试点期内,嘉兴市选取了中心城区部分代表性区域开展住宅小区改造、公共建筑改造、公园绿地改造、市政道路改造、河道水系疏通、排水管网普查和修复等10大类共116个建设项目。接下来,嘉兴将通过“海绵+地方立法”、“海绵+智慧城市”等5个方面全面推广海绵城市建设。
试点区建设全面完成
“我们小区经过海绵改造后,小区内的环境变美了,即使暴雨积水也会很快排掉。”说起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家住府南一期的吴先生赞不绝口。
据介绍,经过三年试点建设,嘉兴海绵建设规划已经全面落地,试点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了80.71%,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建设目标。18.44平方公里试点区,已完成工程项目115个,建成了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样板”工程,8个汇水分区的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指标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这样的建设目标是如何实现的呢?据了解,嘉兴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性差、降雨量大,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河网水质性缺水城市。
“所以我们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紧紧围绕‘净’做文章,采取“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技术思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逐步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重塑‘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江南水乡风貌。”嘉兴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用“组合拳”推动试点建设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嘉兴市统筹海绵理念和现有工程相协调。针对改建项目,坚持问题导向,与正在实施的“五水共治”、老旧小区改造、城市交通治堵、城市有机更新等重点工作协同推进,体现“海绵+”的理念;对于新建项目,则以目标导向为重点,加强规划控制,体现“+海绵”的理念。
绝缘厂宿舍是南湖区的一个老旧小区,也是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充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一个小区。绝缘厂宿舍在改造中采用下凹式绿地、植草浅沟、透水铺装、雨水花园、雨水收集回用设施等措施,削减雨水排放总量的同时削减雨水污染,并结合小区自行车库的建设设计一个屋顶花园。
该小区通过雨水回用,每年可节约自来水4000立方米。通过自来水管网改造,每年可减少自来水漏损量2000立方米。通过排水管网重建,每年可以减少8000立方米污水入河,并且雨水管网的排放标准比原来大大提高,有效保障了暴雨期间的排水安全。
记者获悉,在三年试点期,嘉兴探索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和海绵城市理念相融合的建设思路,试点区域共对75个老旧住宅小区实施了海绵改造,约2.5万户居民受益。改造内容主要是对雨水混接点进行修复,分流了阳台洗衣废水,对屋面雨水直接断接至透水路面,超标雨水通过绿地周围渗排沟进入下凹绿地和雨水花园;建设了雨水花园、植草沟、下凹式绿地控制雨水的面源污染,同时结合居民小区停车难的需求,增加了部分承载力高、可透水的植草格停车位,修复了破损的基础设施,提升了园林景观的效果。
“由于海绵城市改造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虽然试点期已经结束,但仍有不少市民通过各种途径希望能够扩面海绵城市改造。”嘉兴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说。
全面推广海绵城市建设
2016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到2020年,设区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县级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设区市和县级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其他县城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我们将从海绵+地方立法、海绵+智慧城市、海绵+技术创新、海绵+后期养护、海绵+产业发展等五个方面全面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嘉兴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产业发展上,嘉兴将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契机,联合国内优秀的科研机构和设备生产企业,成立产学研中心,打造从规划设计到技术研发、从建设实施到运行维护、从计算机模型开发应用到监测评估、从材料研发到设备制造的海绵城市产业,推进嘉兴产业转型升级,从“绿水青山”中创造出“金山银山”。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