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我国的海洋测绘产业未来将何去何从?

本站     2020/1/9 9:56:14    

我国的海洋测绘产业的形成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改革开放以前准确地说是指令性任务,由各部委及相关主管部门依据任务的需要向各级海洋测绘单位下达,包括航道、锚地、码头区域水深测量,江河湖泊水下地形测量,沉船、训练区、航道扫侧,重力、磁力场测量,海底管线路由测量,特殊试验场区等专项任务的测绘保障,等等。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限于仪器设备和作业手段的局限性,海洋测绘的内涵比较窄,基本以水深测量、海岸线地形测量、潮汐观测和海图制图为主,还有部分重磁测量任务。新中国的海洋测绘事业是从1949年初成立海军海道测量局开始起步的,由海军测绘单位担负着全国海洋测量和航海图书生产的使命任务,也是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通用做法。

1964年国家海洋局成立,在开展海洋调查的同时,也开展了包括水深测量、重磁测量等海洋测绘工作。当然,水利电力系统的测量队伍也在从事水道测量工作,以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为代表,进行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水深测量等工程测量。除此之外,交通系统的水运测量力量发展较快,1957年成立的天津港回淤研究站就是其中的代表,后来北海、东海、南海三个海事局海测大队先后承担着所属海区的控制测量、港口工程勘察测量、沿海港口航道疏浚、整治工程测量、沿海港口航道测量、内河航道港口测量和扫海测量等任务。

我国海洋测量的真正起步是源于仪器设备的进步和技术手段的变革,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GPS定位系统的出现导致了定位手段的重大变化,多波束条带测深系统的应用给精细海底地貌测绘带来了可能,中远海测量船的投入导致了海洋测绘疆域的拓展,等等。期间,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测量、重磁测量设备等地球物理调查手段也在不断丰富,海洋测绘由传统的水深测量向多手段、多要素方向转变。海域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测量调查要素更为齐全,数据资料处理更加实时化。海岸地形测量手段也告别了传统的平板仪,向电子平板仪及GPS RTK地形测量过渡,同时也引入了卫星遥感测图。

伴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和作业手段的变革,及市场机制的建立,海洋测绘产业就出现了。海洋测绘项目可量化计价就是其中的开端,它最早出现在八十年代末,测绘管理部门和港口交通部门相继出台了定价标准,依据不同的作业类型、作业台班、作业效率及困难程度分别制定不同的定额标准。1992年出台的《工程勘察收费标准》是由建设部与物价局共同颁布的,与此同时,原国家测绘局与财政部也颁布了《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为海洋测绘产业走向市场化创造了条件。

在此期间,交通系统、水利电力系统、地调系统、原海洋系统等单位也纷纷进入海洋测绘市场,参与市场化竞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军系统由于训练经费严重不足,国家也允许海军测绘部队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名义上是支援地方建设。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民营企业也参与到海洋测绘的产业中来,正是看到了当时的海洋测绘利润远高于陆域测量的事实,从而形成了多龙闹海的竞争格局。

海洋测绘的测量项目主要包括港口、航道、锚地建设,海底管线路由调查和现状探测,水利整治工程建设,海洋水文泥沙测验,海底构建物探测,航道锚地扫海测量,港口航道整治工程测量,海洋环境科学评价,海洋地质工程测量,滩涂演变分析,及沉船打捞等特种测量,等等。

在所有的海洋测绘工程项目中,围绕港口交通建设而布局的海洋测绘项目是最为频繁也是最为开放的领域。当前,随着港口交通建设的产能过剩,及航运业的连年不景气,新增的港口建设几乎停滞,靠日常维护性海洋测量已经支撑不起全国日渐庞大的海洋测绘队伍。对于以建设为驱动的海洋测绘单位来说,要靠增量而非存量才能生存与发展。同时,随着自然资源部围填海严控政策的出台,围填海测量也已经成为过去时,这就给海洋测绘单位提出了新的课题,未来哪里将新的增长点?

随着未来国家发改委将下调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出台,海上风电建设单位正在大干快上,与时间赛跑,因此海上风电勘察暂时成了目前有些海洋测绘单位的香饽饽,其一是这样的项目能否可持续,其二是有多少单位能够参与其中?当前,由于中国的能源短缺,海上石油的开采也成了有些海洋测绘单位的新的增长点,国家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但准入门槛较高,你是否做好了设备、技术与人才的储备?

军民融合项目、智慧海洋建设、海洋大数据建设、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等等,都离不开海洋测绘的底层数据采集与处理,离不开海洋测绘产业。那么,这些未来的机会是不是属于你,不仅仅取决于你自身的能力,也取决于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建立,取决于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