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本站     2020/7/10 10:26:07    

质灾害的存在,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对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现代化进程当中,工程建设的数量与规模明显扩增,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利于各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多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等都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其中包括了气候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等等,因此灾害的发生频率也在提高。加强对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对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常见地质灾害的危害,探索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常见地质灾害;危害;防治措施

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趋势下,资源开发与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进而引起严重的地质灾害。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已经成了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能够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降低人类活动对地质造成的影响,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而且在成因上也有所差异性,这就给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应该从地质环境保护的角度入手,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与处理,保障各项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生存环境。这就需要对不同地质灾害的特点与规律进行分析,以确保防治工作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常见地质灾害概述

当地质灾害发生时,不仅会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而且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较大限制。人为地质灾害和自然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而由于地质环境的差异性,也可以将其分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两种。地质灾害会出现在不同地形地貌当中,因此也有平原地质灾害和山地地质灾害等类型。泥石流、地面沉降、崩塌、地裂缝、地震和滑坡等,是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此在不同地区产生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和危害等也有所差异。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人类建设活动的频率明显升高,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等,使得地质灾害情况加剧。我国地质工程学的兴趣与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能够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在工程系统中加强了对地质体的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和岩土工程是其主要构成部分。为了能够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应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常见地质灾害的危害

2.1泥石流

泥石流主要出现在山区沟谷当中,水源激发是导致泥石流出现的主要因素,包括了水雪融水和暴雨等等。泥石流当中含有较多的石块和泥砂等,其作为一种液体和固体的混合颗粒流具有较高的浓度。在工程建设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开挖现象,而且在弃渣、弃土和弃石方面未做好相应的规划,导致在恶劣天气中发生泥石流灾害。此外,对于森林植被的滥砍乱恳,也会导致水土流失情况十分严重,进而引发泥石流[1]。泥石流灾害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连续降雨和暴雨是导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直接因素,尤其是在特大暴雨集中降雨当中,其发生几率明显上升。洪水、暴雨和地震的活动周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泥石流的发生周期产生影响。相较于洪水而言,由于泥石流当中含有较多的固体颗粒物,因此其破坏力也相对较强,能够使人们的房屋在瞬间被吞噬,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2.2崩塌

重力作用于陡峭斜坡中的土体和岩体等,导致其出现脱离母体的现象,这就是崩塌灾害。在发生崩塌时,其根据较为空虚,而且出现局部滑移和折断压碎等现象,岩土体会在沟谷和坡脚等位置堆积。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促进社会各领域快速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采掘力度过大,会引起崩塌灾害。边坡开挖是道路建设中的关键环节,由于在开挖时未能对当地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也会出现崩塌事故[2]。此外,堆渣填土、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等,也是导致崩塌灾害出现的主要诱因。崩塌主要发生在强降雨的过程当中,6级以上地震也会导致崩塌出现。此外,崩塌也会出现在水库的蓄水初期以及河流的洪峰期,工程建设中的坡脚开挖和机械振动、大爆破等,也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3滑坡

斜坡中的岩体或者土体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沿着软弱带和软弱面出现顺坡向下滑的现象,这就是滑坡形成的主要机理。其影响因素包括了地震、河流冲刷、人工切坡和地下水活动等等。此外,劈山放炮、坡脚开挖、蓄水排水、乱砍滥伐、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击以及降雨、融雪等,也会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在江河湖以及水库、沟的岸坡地带,最容易发生滑坡现象,当峡谷的地形高差较大时,也会诱发滑坡灾害。除此之外,在易滑岩、土分布区、断裂带和地震带等地质构造带、公路与建筑物边坡以及强降雨地区等,滑坡发生的频率也较高。

2.4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在地面变形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由于受到土体、地表岩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导致地面向下陷落,塌陷坑形成于地面当中。尤其是随着地上矿产资源数量的逐渐减少,更加倾向于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这是引起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之一[3]。此外,对于地下水的大量抽取和表面岩溶活动等,也会引起地面塌陷等现象的发生。在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是发生地面塌陷频率较高的区域。此外,沿可溶岩中断裂带和主要裂隙交汇破碎带、松散覆盖层的粘性土层、岩溶地下水的主径流带、双层含水层分布地带、水位较浅的低洼地带以及岩溶地下水的排泄区等,也会常常出现地面塌陷问题。

3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泥石流的防治

在防治泥石流灾害时,首先应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泥石流水源与松散固体物质的聚积,是导致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此可以采用植树造林和蓄引水工程等进行有效控制。为了防止由于人为因素引发泥石流灾害,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法令措施和行政管理方法。其次,还应该对泥石流进行有效疏导,使其能够安全过境。泥石流的流量可以通过河道改造工程进行控制,包括了排导、拦挡和疏浚等,能对龙头能量进行削减,使泥石流进行解体和分流。这种疏导的方式能够实现对泥石流流速和流量的控制,防止两岸保护目标受到威胁。再其次,还可以对泥石流进行有效避让[4]。预防措施和警报措施分别应用于泥石流灾害发生前与发生过程中,临时加固危害区中的相关保护对象,必要时应该对其进行撤离处理,实现对灾害损失的有效控制。最后,还应该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对被保护目标进行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包括了生物防治、预警、工程防治和行政管理等等,实现对泥石流的合理抑制、疏导或者避让。综合治理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能够降低治理成本。

3.2崩塌的防治

采用标本兼治的理念实施崩塌灾害治理工作,在实践中应该明确工作主次内容,工程措施应该有效融合生物措施,以增强综合治理的实效性。同时,在对危岩进行治理的同时,需要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崩塌防治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对危岩失稳诱发因素的合理控制。少数不稳定的岩土体对于斜坡整体稳定性不会产生影响,而且也不会给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在崩塌防治中并非只是针对崩塌落石发生情况的预防,而是应该对其造成的危害进行预防。主动防护措施应用于防止崩塌发生的工作当中,而被动防护措施则应用于避免造成灾害的工作当中[5]。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当地崩塌历史情况、潜在特征、场地状况、风险等级、防治工程成本和地形地貌的深入分析与对比,以确保防治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主动防护中可以采取削坡、支挡墙加固、锚固和护面墙加固等措施;在被动防护当中,可以采用拦截、引导和避让等措施,包括了SNS被动系统、落石沟槽、棚洞和隧道措施等等。

3.3滑坡的防治

与崩塌的治理相比较而言,治理滑坡的难度更大。工作人员应该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危害性和稳定性,对滑坡产生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其各自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全面规划与综合考量的原则,针对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方案。首先,可以通过拦截和拦挡的方式加以防治。在拦挡工程的修建过程中,挡土墙是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其次,可以采用排水的方式进行防治。当地下水和地表水有可能进入到滑坡体当中时,应该对其采取旁引和拦截处理,对于已经进入的水体采用科学的排水系统加以排出。当引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穿过滑坡区时,应该制定相应的防渗漏措施,防止对滑坡体产生的影响。蓄水工程不能建设于滑坡区当中,防渗处理的方式还可以在滑坡区地表加以应用,加强对坡脚的有效防护,降低地表水的冲刷力[6]。再其次,可以采用稳坡的方式进行处理。使斜坡坡度适当降低,通过回填压脚和削方减载的公共应用,增强斜坡的稳定性。最后,还可以采用加固的措施进行防治。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抗滑明洞和预应力抗滑桩等,在加固方案中的应用较为常见。为了促进滑面抗滑力的增强,还可以采用化学加固和灌浆等方法。

3.4地面塌陷的防治

为了有效预防地面塌陷问题的出现,应该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进行严格控制。应该根据当地地下水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防止过度开采引起的塌陷事故。对地面沉降点的地下水位降深进行控制,以多井抽水过程为依据,按干扰井群抽水计算,对地面沉降点地下水位降深进行合理预测。当地面中存在塌陷隐患时,应该采用定期监测的方式对地面沉降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沉降的趋势,对危险区进行有效划分。当地面塌陷较为严重时,应该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对人们的居住安全造成威胁[7]。注浆法在加固处理中较为常见,能够将水泥浆注入到地基当中,促进其承载力的增强,通常情况下应该确保加固深度在8m左右。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加强对地面塌陷的观测,以了解其发展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对策。

4结语

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是四种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由于不同地质灾害在诱发因素、影响规律和风险等级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同一区域中可能会存在多种地质灾害,应该对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实现对灾害的有效预防与处理。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