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聊城:国内首个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本站     2022/4/21 9:07:37    

日前,聊城市人民政府发布了《聊城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目前,聊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与其他地市一样,道路交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占生产安全事故“半壁江山”的态势没有改变,特别是2020年全市25起生产安全事故均是道路交通领域事故。通过对近十年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发生在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事故占66.67%(共12起,农村地区8起),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交通事故预防最大的短板。据统计,我市目前公路通车里程2万余公里,其中县乡道、农村道路等低等级公路占92.3%,特别是农村公路平交路口防护设施不全、冲坡、树木遮挡等潜在风险多,在8起较大事故中,发生在农村平交路口的占90%。

市公安局围绕“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主责主业,按照在充分调研、考察学习、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基础上,牵头制定了《聊城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规划主要内容共四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与趋势。介绍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当前和“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

二、总体要求。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做好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部署开展综合治理提升工程、畅安路口强基工程、综合执法亮剑工程、智慧智能创新工程、综合救援生命工程、遵法正风宣教工程“六大工程”,制定20条具体措施,以专栏形式专题部署综合治理提升行动、交通安全设施提升行动、执勤执法提升行动、数据深度挖掘应用提升行动、应急救援提升行动、交通安全宣传提升行动“六大行动”。

四、保障措施。要求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抓好规划落地落实。

规划全文如下:

《聊城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山东省“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山东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聊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与趋势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基数逐年降低,但农村机动车保有量、交通事故量却出现明显增长,“十三五”时期农村公路的交通事故总数较“十二五”增长了13.5%,交通事故率、事故致死率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城市道路,近十年发生在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事故占66.67%,在8起较大事故中,发生在农村平交路口的占90%,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1.农村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但农村机动车保有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十三五”以来,我国城镇化率逐年升高,同期农村人口基数不断减少,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升高、出行需求不断增长,农村机动车保有量也保持较快增长。“十三五”时期,农村机动车保有量同比增长9.68%,截至2020年底农村机动车保有量达99.47万辆,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72.28%。据预测,上述趋势在“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保持甚至提升。

2.农村公路里程持续增长,交通事故率显著升高。2020年底,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9万公里,较“十二五”期末增长12.5%,而农村每百公里交通事故率和每万人交通事故率均呈上升态势,每百公里交通事故率由2015年1.3起增长至2020年1.8起,增长了38.5%;每万人交通事故率也逐年升高,由2015年0.74起不断增加到2020年达到了1.2起,增幅达62.2%。

3.农村地区警力数量落后于农村道路里程与机动车增速。“十三五”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各交通要素不断增长,农村地区驾驶人也由2015年85.68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133.8万人,而公路交警中队警力数量不增反降。随着农村公路里程增加、农村地区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道路安全执法、管理与交通事故应急处理难度均有不同程度升级。

同时,道路交通事故对广大农民群众造成的伤害严重,整体形势仍然严峻。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农村地区平均每起事故财产损失达3602.78元,相当于脱贫人均年收入最低标准,也就是说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就可以将刚刚脱贫的农民拉回贫困线以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亟需更加重视,坚决杜绝因交通事故返贫致贫。

(二)发展趋势

“十四五”时期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市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人、车、路等道路交通要素将保持较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农村地区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将达到170万人,其中汽车驾驶人数量达153万人;农村地区机动车数量将达到146万辆,其中汽车数量将达到122万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统筹实施,农村地区机动化水平快速提升,交通出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乡村旅游、互联网物流等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新的需求变化。综合判断,我市农村地区将继续保持较快速度的机动化进程,道路交通区域发展不平衡,乡村振兴带来的农村交通出行变化,老龄化社会引发的老年人安全出行保障,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大量涌现,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出行方式改变,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交通出行需求等,都对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任务依然繁重。

(三)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农村地区群众收入提高了、消费观念更新了、对于交通出行的要求也更高,而农村地区路况差、车况差、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农村交通安全还存在许多问题挑战。一是缺乏系统性、整体化的应对方略与安全体系。由于农村公路点多、面广、分布散,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不清晰,农村交通安全组织体系不健全,组织管理力量严重缺乏,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相关经费常常不到位,甚至出现无人管、不会管、管不了等情况,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处于探索阶段,亟需加强农村交通安全整体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应对农村高速发展将可能带来风险隐患。二是基础设施改善滞后于交通出行需求。农村公路连续弯道、平交路口较为普遍,常有视距不足、防护不到位等问题,路口和弯道视线受绿植遮挡严重等现象也较为突出,道路的通行指引设施不完善,甚至缺少基本的标志标线、路侧防护栏,路口缺乏警示桩、减速带,道路路权不明确、交通信息不完整,导致交通参与者误判错判。三是农村道路路面交通环境、状况复杂。农村道路交通环境复杂、秩序杂乱,道路交通管理难点突出。如公路随意开口,农村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占道堆粮、堆建材,农村面包车超员超载、人货混装、货车违法载人,摩托车无牌、无证、无头盔,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比比皆是。同时,车型构成杂、车辆本身安全性能差,车辆管理难是农村地区的普遍问题。如各类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三轮车、非机动车等,还包括二手车、拼装改装车、报废再利用车辆等,较多车辆还缺少定期的检修保养。四是农村地区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尚处于启蒙阶段。由于交通安全知识欠缺、宣传教育覆盖程度不高,广大农民群众对交通法律法规不了解,普遍缺乏较基本的规则意识,货车、农用车违法载人、客车超员、“红白事”酒后开车等都较为普遍,一些农民群众也没有充分理解交通执法、交通管理工作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突出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发展定位,突出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突出基层基础的发展重点,突出智能智慧的发展方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健全责任体系、着力加强法治建设、着力强化基础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减少农村地区交通事故死亡总量,全面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切实提高农村地区交通参与者、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的整体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畅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树牢系统观念。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构建政府领导、属地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全域覆盖的长效管理机制,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治理效能,提高系统治理能力。

2.坚持人民至上,厚植发展基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意识,持续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出行安全的美好生活需要。

3.坚持质疑保守,靠前主动作为。强化“视隐患为事故”理念,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源头治理,把风险隐患管控的关口前移至上路之前,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干预,变末端治理为前端预防,变事后处置为事前化解。

4.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融合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应用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关键地位,加强智慧交管关键技术研究攻关,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赋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

(三)发展目标

1.“十四五”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趋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部门合力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社会参与度进一步提高,法治思维、系统思维融入交通安全治理,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应用于交通安全管理,农村地区普遍形成与机动化程度相匹配的“汽车文明”和“驾驶仪礼”,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有效推进。

2.分项目标

(1)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 2025年较2020年下降12%以上;

(2)营运车辆万车死亡率2025年较2020年下降10%以上;

(3)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起数2025年较2020年下降8%以上;

(4)不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5)“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率98%以上;

(6)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管控率95%以上;

(7)农村地区公路网交通安全设施完善率2025年达到90%。

3.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与现代化强市相适应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道路交通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大幅提升,依法治安、基础强安、科技兴安、文化育安水平达到新高度,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新格局全面形成,有力支撑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主要任务

(一)聚焦共建共治,大力开展综合治理提升工程

1.做强交安委办公室。市、县两级要独立设置交安委办公室,聚焦统筹协调、调查研究、调度推进、督促检查等核心职能,专门负责交安委日常工作,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相关成员单位合署办公,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同时,协助乡镇政府设立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规范劝导站日常运行,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责任和劝导责任。组建专家团队,建立专家指导服务模式。

2.严格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县级政府负总责,乡镇(街道)负主责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落实县级政府负总责、乡镇政府负主责的工作机制.建立多层级量化考评体系,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和乡村振兴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两员”(乡镇〔街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员)管理机制,构建“主责在县、管理在乡(街道)、延伸到村(社区)”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体系。

3.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要求,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内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明确分管负责人责任,实行乡镇干部包村、包路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包保责任制。切实履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本行业本领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监管责任。

4.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农村地区道路交通运输企业以及公路建设、经营、管养等单位要按照“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时刻绷紧道路交通安全这根弦,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经常性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整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化解安全风险。压实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强化生产经营日常管理,确保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细。

(二)聚焦隐患清剿,大力开展畅安路口强基工程

5.常态化排查整治。深入贯彻《关于深化道路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意见》,制定农村道路隐患分级分类标准,研发应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及时录入隐患清单,实现动态掌握隐患治理情况。每年开展市、县两级挂牌督办安全隐患,强化跟踪问效,削减隐患存量。

6.规范化机制运行。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积极征求公安交管部门意见,确保设计符合规范、施工符合标准、验收符合要求,严控隐患增量。

7.标准化路口提升。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投入,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标准,推进支路进主路平交路口的“坡改平”工程,推行农村道路平交路口精细化设计,强化穿村过镇等高风险路段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扩大爆闪灯、警示桩、凸面镜、减速带等设置规模,全面清理整治农村“马路市场”。

(三)聚焦打非治违,大力开展综合执法亮剑工程

8.开展联合治理。固化多部门异地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常态化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定期整治占道经营、晒谷晒粮、非法营运、“黑校车”等道路交通顽疾。加大对货车、电动三(四)轮车、农用车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的劝导、查纠、惩处力度,严厉打击无证驾驶、酒(醉)驾和面包车超员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加强货车超限超载问题治理,不断深化治超联合执法,坚决遏制公路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超载运输。

9.实施联合惩戒。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制度和规范建设,推进信用数据共享公开,推动信用评价、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强化对失信交通运输企业及其法人的教育、检查和惩戒力度,推动保险浮动、行业监管、市场准入等社会化应用,实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严格执行新修订《安全生产法》,对道路交通领域亡人生产安全事故开展联合深度调查,对责任企业和相关责任人顶格处罚。

10.组织联合劝导。根据当地农村实际,采取行之有效方式推动综治网格员、农机部门协理员、一村一辅警、农村基层干部兼职“两员”,融合力量、长效运行,制定完善考评标准,持续组织开展劝导活动。

11.出行联合保障。落实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农村地区重点时段群众出行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务农务工出行服务保障水平,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压实用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用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大隐患问题处罚力度。

(四)聚焦科技赋能,大力开展智慧智能创新工程

12.深化信息系统应用。全面推广应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县、乡镇(街道)两级“农交安”APP应用水平。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信息化,提高“人、车、路、环、管”等基础信息录入率。

13.深化技术应用创新。推进图像智能识别、北斗高精定位、高清地图、5G+AI、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深化道路交通运输动态监管科技手段应用,推动运输企业落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14.推动“平安哨兵”建设。积极争取农村公路沿线企业、单位支持,大力推动“平安哨兵”平交路口警示让行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减少盲区、视线遮挡等造成的交通事故。

(五)聚焦应急管理,大力开展综合救援生命工程

15.构建应急救援体系。以道路交通事故应急现场处置和伤亡人员救援为重点,明确公安交管、交通运输、医疗救治、应急管理、消防救援、气象、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具体职责,细化具体工作程序,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救治效能。

16.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道路交通应急处置指挥联动机制,实现风险监测预警、风险影响评估、快速指挥联动、路面区域管控、应急现场处置、伤亡人员救援、信息传递发布、负面舆情应对等环节的全链条全周期长效联动。

17.壮大应急救援力量。进一步培育专业化、市场化应急救援组织,鼓励公益组织、保险行业等力量参与道路交通应急处置与救援。

(六)聚焦文明素养,大力开展遵法正风宣教工程

18.构建大宣传格局。统筹制定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责任和义务。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文明共治,加强农村“大喇叭”应用,全方位、全时空、全矩阵传播道路交通安全理念。

19.拓展大宣传阵地。创新应用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提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体验感和实用性,打造权威实用的农村交通安全宣教阵地。落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普惠性、公益性,媒体、企业、学校、社区、单位要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交通安全公益事业,完善市县两级道路交通安全公益联盟,整合社会力量建设社会宣传共同体。

20.强化大宣传自治。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充分发挥村规民约重要作用,把交通安全列入村规民约、厂纪校规。广泛普及法律知识、交通安全常识,提升全社会交通安全文明素养,唱响交通安全主旋律,培育交通安全新风尚。大力推进农村源头自治,创建和谐、遵法、有序、安全的农村道路交通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重视安全规划实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规划实施方案,逐级分解落实主要任务和目标指标,明确责任主体,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将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落实到政府、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企业。

(二)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协同共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依法履行职责,着力构建“权责一致、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共同筑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三)保障经费投入,建立长效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要研究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长效投入机制,不断拓展道路交通安全资金保障来源。

(四)强化效果评估,严格责任追究。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要建立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机制,在2023年、2025年底依据评估方案开展评估,并将结果报市人民政府,抄送各县级人民政府。健全责任倒查机制,对工作不重视、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追责问责。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倒查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来源:聊城市人民政府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